2010/10/11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作者:
“如果你的事业发展并不需要钱,也不知道拿到钱可以干吗,为什么要上市呢?”面对台下云集的的民营企业创始人、财务总监,长江商学院财务会计学教授薛云奎如是说。他认为,从会计角度来看,上市最大的作用在于降低财务风险,最大的坏处就是很多企业被白花花的银子晃晕了眼,无法发挥效益,股东回报也因此呈现出极速下降的趋势。
他是在不久前举办的“2010CFO论坛”上作上述发言的。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完善,尤其是创业板的推出,再加上海外上市的可能,中国企业各种上市的机会和路径乱花迷人眼。一夜暴富的示范,也似乎如同海妖的歌声一样让人无从抵抗。上市的冲动几乎成为企业界的热病。只是很多企业实际上不清楚各种融资方式深远的影响,甚至都没有一个好的CFO。
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周春生说,中国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发展以及企业参与资本运作的日渐深入,使得越来越多的企业需要一位了解公司资本结构、理解财务制度对公司价值影响,并且能够判断公司是否应当涉足资本市场,并且在其中得到价值提升的首席财务官。“这样的CFO并不好当,而且目前中国也没有太多具有综合素质的CFO。”
目前市场上最常见的两种融资方式是负债和股权融资。一个聪明的CFO又该作何选择呢?周春生认为,理论上说,在一个非常高效、公平竞争的市场当中,通过合法合理的借债,企业的债务资本成本应当小于股权的资本成本。因为前者是利息,而后者是由投资者对回报的预期决定的,可能发生波动并且还存在着改制企业方面的投入。所以通常在资本市场价格被低估的时候,公司应当多选择负债融资的方式。
“上市当然可以带来很多的好处”,周春生说,它可以锁定原始股东的巨额财富,并且使公司资金成本下降、公司价值提高,而且还能吸引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增加市场扩张的机会。“就像买座别墅,赠送10部宾利。”但是,他同时也警示道,“上市也会带来许多挑战”,最明显的莫过于企业的资本结构改制、战略投资者的引入、需要接受监管、需要披露本来不需要披露的信息等等,需要一次性或者延续性地付出高出过去很多的经营成本来使企业变得合乎规范。
他给出了企业上市选择方面的一些宏观判断标准:选择流动性强的市场,这样资金成本越低,变现也越容易;考察市场的估值水平高低以及上市门槛,各个市场各有特色也各有需求,“有些能上纽交所的企业在国内甚至未必上得了创业板,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判断。”种种问题,CFO们可要费上一番思量了。
和周春生不同,薛云奎不是在比较中给出答案,而是直奔问题的根本:我的公司到底缺不缺钱?我的业务是否具有足够的市场体量……这些问题得不到回答,那么谈上市就太远。他举出了某著名炒股软件开发公司的例子,当这家公司从IPO募集了8、9亿元资金后,却为如何使用这笔钱感到头大,“最后就拿去盖办公楼了,那你说它是个软件公司呢?还是房地产企业呢?”
薛云奎指出,企业家一定要理性看待上市之路。在他看来,从会计角度来看,上市最大的作用在于降低财务风险。假设公司原本的负债率为60%,IPO后由于募集了资金进来能够使之降到30%,在中国的中小板市场这就是平均数。而不论在哪个板上市,权益资本的增加都会让风险相对下降。
当然,钱币总有两面。糟糕的企业也可能浪费股东的银子,使资本效率下滑。薛云奎抛出一组平均的统计数据:公司IPO之前股东原先平均有近30%的回报率,而主板上市后,只有10%左右的水平。“本来你是小马拉小车,但是IPO以后多出来的钱没花在刀刃上,你并没有变成大马,车却换成了一辆大车,股东回报自然就缩水了。”他提示说,出于这样的原因,许多本来做得不错的公司可能退市,甚至关门大吉。
中国的资本市场,尤其是创业板正处于前所未有的高烧中。“很多企业上市后达到了100倍的市盈率,这就好比大家相信一个新娘子能够保持美丽的状态100年……这怎么可能呢?”薛云奎认为大浪淘沙之后,幸存下来的公司将不超过10%,也只有认准了它们的投资人是唯一的胜者。
至于许多人相信的“IPO能够带来企业受到公众热捧的效应”,薛云奎再次拿出数据予以反驳。“那只是非常个别的案例!”他指着PPT上面对主板、中小板以及创业板公司上市前后数年的销售利润比对数据告诉听众,事实上这些企业的销售利润几乎固定不变,在2008金融危机年还出现过合理的下降。
“上市会让公司的管理压力陡然增加,还有大量的显性成本,你要请一堆过去公司里没有的总监,人力投入会提高,你要请会计师请券商,也同样是硬性的成本。”他坦言,到底应不应该上市,对于公司来说是需要全盘考虑的大事,到底是“馅饼”还是“陷阱”,需要非常理性的分析与判断。 (记者 董伟)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
这里在顶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