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3/16 字体:大 中 小 来源: 作者:
各界专家谈“走出去”企业如何抵御风险
2009年是非同寻常的一年。这一年,全球性金融危机愈演愈烈,带给全球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和贸易崩溃;这一年,中国已经走过了改革开放31年的岁月,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前所未有;这一年,全球大多数国家政府都有着同样的担忧,忙碌着解决彼此休戚相关的问题,开展了叹为观止的政策救助。目前艰难时局并未过去,如何加强国家风险管理,积极应对海外市场挑战,已经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2010年中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着怎样的新风险?有关专家就如何抓住机遇应对新挑战提出了可供借鉴的建议。
Going abroad in 2010: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危机年代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机遇与挑战
过去的一年:灰暗背景下的亮点
2009年对全球来说是灰暗的一年,艰难的一年,而对世界各国来说最困难的部门无疑是出口部门,中国的出口企业不可避免地受到灾难性冲击。但是,由于中国出口信用保险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信保)充分发挥了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性职能,在开拓出口市场、补偿损失、便利融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处于困境中的出口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解除了出口企业有单不敢接的疑虑,同时为无力接单的出口企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信用保障。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外经济研究部部长隆国强认为,2009年中国出口增长率是-17%左右,与前几年平均28.8%的增长率,以及上一年20%增长率相比较,下滑的幅度在40%甚至更多,可以说下滑幅度是异乎寻常的,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最艰难的一年。但是,鼓舞人心的事情也是有的。一个就是我国的出口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呈现出了一个逐月升高的格局,2009年1月份出口金额只有600多亿,而到了11月份已经超过1100多亿。更值得一提的是,在这场严峻的危机面前,中国出口在全世界的市场份额有了明显的上升,特别是三大市场上。从上半年的数据看,在美、日、欧三大市场,中国出口的市场份额分别提高了1.5个百分点至最高3.5个百分点。在这么大的市场中,在这场危机的冲击下,中国出口的市场份额提高了几个百分点,确实很不容易。之所以能够有这些亮点,隆国强认为,得益于多方面的努力,一方面是政府和企业共同得力的应对措施,从2008年8月1日开始,中国政府就上调了出口退税率,2009年5月27日,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稳外需的六项政策,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出口信用保险从2008年300多亿增加到2009年的840亿美元。还有其他的许多措施,比如地方政府采取的多种得力的措施,包括怎么减少企业的负担,怎么帮助企业更好地融资,更好地获取境外的订单。当然,主体毫无疑问是企业,应该说,很多技术水平差、管理不好、竞争力弱的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被淘汰了,但还是有一些企业抓住了机遇,做大做强,这是一个结构优化的过程。
商务部机电和科技产业司司长张骥指出,中国出口行业应对金融危机取得了积极成效。他评价说,2009年是中国对外贸易最困难的一年,也是有所作为取得成效的一年。国际金融危机对中国影响最大、冲击最大的就是开放型经济,也就是外贸出口。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外部需求急剧萎缩,二是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按照海关统计,2008年11月以来,中国对外贸易已经连续13个月负增长,1~11月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1.9万亿,比2007年下降17.5%,其中出口1.07万亿,下降18.8%,进口8930亿,下降15.8。从2008年8月底开始,中国出口经历了六个月的垂直下降,六个月的低位震荡,四个月的企稳回升,目前开始向好。值得欣慰的是,在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植政策支持下,大部分企业经受住了考验。2008年,中国外贸出口占世界贸易额的8.86%,2009年预计9%以上。从长期看,中国外贸出口持续较快,主要取决于出口增长方式的转变,取决于内因。尽管当前世界经济出现了复苏迹象,但全面复苏将是一个缓慢、曲折、复杂的过程。中国出口企业仍然具有不可遏制的竞争力,能否实现较快平稳增长主要取决于自己。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是必须的,也是完全能够实现的。保持外贸出口稳定增长是中国国情的要求,而非基于有关学者、有些理论家的判断。中国现实情况下,在相当时间里都需要充分利用国际市场和资源、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与中国劳动力优势紧密结合,通过出口带动投资,通过出口解决就业,通过出口增加农民收入,通过出口增加他们的消费,进而拉动经济增长,这是一个长期过程。扩大出口是因,内需增长是果。因此,保持出口持续稳定较快增长是中国国情的现实要求,也是长期发展战略。同时,我们还应该看到,中国作为比世界上所有工业化国家人口总和还要多4亿的大国,现在购物贸易量不足世界9%,德国目前的人均贸易额是我们人均的17倍之多。因此,无论从中国现实要求,还是从人口总量等诸多方面,中国外贸出口的空间依然很大,具有较大的政府潜力,支持中国外贸发展是长期的国策。
风险与机遇并存:企业如何寻求投资乐土
2010对于要“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来说面临的挑战还是不少,贸易保护主义、债务危机、国家破产等风险四伏,当然,风险之中往往蕴含着极大的机遇。
隆国强强调,2010年中国的外部经济状况有所恢复,但是基础还不稳。从历史经验来看,这么大的金融危机之后,经济复苏必然是一个波折的、缓慢的、复杂的过程。但是总的来看,2010年会比2009年要好。当然这场危机中有很多风险和挑战。隆国强认为,如果中国能够继续保持合适的政策措施,中国企业能够继续努力,中国的汇率能够保持稳定的话,2010年中国出口应该可以得到两位数的增长。这是一个在萎缩了的基数上的增长,因为基数明显低,总规模可能比不上2008年。有句老话讲,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在增长率没有太多担忧的情况下,更多地应该要有远虑,远虑就是抓住这场金融危机中带来的重大战略性机遇。那么,有些什么机遇呢?对于出口,第一个机遇还是继续扩大中国全球市场份额的机遇。2009年,中国在全球主要市场的市场份额的增加,已经充分显示出中国出口相对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无论是出口结构性的因素,还是整个国家金融稳定,以及措施得力方面都显示出较强的竞争力。每一场大的危机带来的恰恰是整个市场格局的大调整、大重组、大变化,中国企业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提高市场份额。第二个机遇就是开拓新兴市场。像印度这样的一批新兴经济体在这场危机爆发以后也是率先复苏,而且以印度为代表的这些新兴经济体已经逐渐驶入本国工业化加速的进程。在这一进程中我们看到,这些新兴经济体会对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业化等有强劲的需求,而中国恰恰在这些领域有着相当强的竞争力。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出口下降17%的同时,对外工程承包却增长了25%,中国已经形成了一批有相当竞争力的大企业,在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上有能力获取大合同、大订单,而且有能力在很短时间内以很高质量完成这些项目,而工程承包会带给中国建筑设备的出口机会,会带动中国成套设备的出口,这无论对于提升中国出口产品的结构还是推进中国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开拓新兴市场都具有重大意义。第三个重大机遇就是在危机中“走出去”,主动获得整合全球资源的机遇。一些有意识、有战略眼光的企业,已经趁着这场危机“走出去”并购他们长期渴望的国际品牌、研发能力、海外销售的渠道。所以说,虽然有些企业的出口量可能下降了,但是,他们在危机中获取的利润反而有可能大幅度的上升。这是因为原来他们能够得到在国际分工链条里的加工、组装的很微薄的价值,现在由于掌控了国际渠道,或者说并购了国际品牌,而有了更多的高附加价值。
隆国强还指出,每次危机或者经济情况不好的时候,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一个伴生的现象,但需要超越这个短期,看到长期的发展高效。应该看到,“二战”结束后这种多边贸易自由化,恰恰因为一系列规则的建立才维护了全球化的基本格局。所以,对比历次危机来说,这次虽然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但还是比较少的。如果超越以往向前看,全球贸易投资自由化会继续往前走,而且这次危机还会带给企业信心。比如说投资,以前有投资保护,现在没钱了,很多国家就开放了一些部门。中国有关部门调查了在华的几百家跨国公司,发现这些跨国公司在危机中也有考虑,在做全球资源的重新整合,其结果必然会带来对全球贸易自由新的要求。这场危机短期看确实是贸易保护主义在抬头,但是,在危机过去一年多的这个时点上,应该看得远一点,作为企业要做好准备,在危机结束时把企业做大做强。
风险是普遍存在的,对不同的企业和行业来说,在不同地区拓展业务会遇到不同的风险,但也会获得不同的机遇。那么2010年,哪些地区和国家会成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相对安全的投资乐土呢?
中国银行金融总部助理总经理姜煦认为,中国作为金砖四国之一,跟其他三个国家有较强的经济互补性。他指出:中国企业在巴西、俄罗斯、印度投资有较大的可行性。另外,如果能够避免贸易壁垒和摩擦、成功收购欧美、澳大利亚、加拿大比较有核心技术的企业,也将是比较好的选择。另外,许多中国企业“走出去”都是在非洲或者中东高风险的国家和地区,这些国家也可以尝试,但是,中国信保在《国家风险分析报告》中划为九类的地区应该尽量避免去投资。
无锡尚德电力控股有限公司副总裁张光春认为:从太阳能电池行业来讲,大部分市场还是在欧洲和美国,欧洲占了绝大部分。其他地区确实也有市场,那些地方确实乱一些,但是也有机会。太阳能行业的真正市场还是在欧洲和美国,其他地区的市场也要打开,但是不能投入太大,那些地方确实有风险。
金杜律师事务所律师宁宣凤从律师行业帮助中国企业开展海外贸易和投资的法律服务经验的角度认为,中国企业对南美洲和非洲情有独钟。这些国家的政治风险远远高出其他的国家,但高风险和高回报永远是连在一起的。欧洲和美国从法律制度的健全和政治风险的可控性来讲,与非洲有天壤之别,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