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以风险管理的思路提升科技条件平台价值

2015/7/31 字体: 来源:《中国高校科技》2015年第05期 作者:金海燕 李建玲

      要:在当前提出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环境下,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动力依然不足。从企业及企业家的角度出发,将风险管理的概念引入到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中,以风险管理的思维分析探讨科技条件平台的价值,通过构建帮助企业识别风险因素、协助企业博弈不可控的风险因素的平台,赢取企业对科技条件平台的信任与依赖,提升科技条件平台的实力和价值,可以有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

    关键词:风险管理 科技条件平台 科技成果转化

    1  我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成立背景

    2004年,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精神,科技部会同有关部门在广泛征求科技界意见的基础上,启动了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科技部等四部委联合制定的《20042010年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标志着我国科技资源走向合理配置的重大举措,打破封闭,走向共享,我国科技发展进入新的模式;将从小作坊式的分散研究向集成转化,形成“集团军”联合作战;科研体系将从个别转向系统运作,形成积累性的科研体制。

    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服务于全社会科技进步与技术创新的基础支撑体系,主要由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和研究实验基地、自然科技资源保存和利用体系、科学数据和文献资源共享服务网络、科技成果转化公共服务平台、网络科技环境等物质与信息保障系统,以及以共享为核心的制度体系和专业化技术人才队伍三方面组成。平台建设就是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等现代技术,对科技基础条件资源进行的战略重组和系统优化,以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2  科技基础条件平台领域已取得的成绩

    就首都科技条件平台举例来看,首都科技条件平台是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指导下的北京地方科技条件平台,是整合各类创新主体及其所拥有的资源、聚集各类创新主体开展科技研发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的服务需求、畅通需求与资源对接渠道、服务各类创新主体发展的平台,是促进政、产、学、研、用、科技金融业、科技服务业有机结合的重要工具,也是推动北京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中心和“北京服务”与“北京创造”品牌建设的重要载体。截至目前,首都科技条件平台已经建立了以26家研发实验服务基地、12个领域中心、13个区县工作站为主体的“小核心、大网络”的工作体系和科技资源开放服务体系,形成了科技资源整合促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的“北京模式”。陆续促进了550个国家级、北京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价值145亿元的仪器设备资源向社会开放。梳理了474项首都重点领域发展、比较成熟的科研成果。促进仪器与成果配套实验人员、科研人才队伍向社会开放。20131月~12月,共计10823家企业享受了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的测试、联合研发、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等各类服务,服务合同额达18.01亿元,其中测试4.06亿元,联合研发10.57亿元,技术转移3.38亿元,满足了科技企业不同层次的创新需求,有效地促进了产学研深度合作。

    3  对科技条件平台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研究

    3.1  从企业的角度看待技术创新

    3.1.1  企业、企业家是如何看待科研成果的?

    企业是以创造商业价值,获取经济利益为核心目标的一种组织。对企业来说,一旦确立了适合自身发展的商业模式,采用“复制+复制”的发展方式来不断实践自身的商业模式,才是最优、最安全、最有效率的发展策略。只有当企业固有的商业模式无法适应商业环境未来发展的要求时;或企业拥有足够的资源实力,以求尽快实现更高的商业回报时,企业才会积极、主动地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

    企业家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合格的企业家非常清楚自身所肩负的责任、企业所处的商业环境,以及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一般情况下,当企业家关注某项科研成果时,最关注的是科研成果能否给企业带来商业利益。只有实力非常雄厚的企业家才会关注科研成果的远期商业价值与社会价值。这一点也非常容易理解,科研成果本质上就是一种“创新”,在现实社会中,这种“创新”想要在既有的经济格局中寻找合适自己的位置并生存下去,就必须面临很多不确定的因素。对企业来说外部因素包括政策导向、法规许可、技术先进性、市场需求、融资环境等;内部因素包括生产设备、生产流程、人员配备、资金调配等。而这些不确定的因素恰恰是企业从“创新”到最终实现商业利益之间的风险。企业家只有采用最合适的方式战胜了这些风险,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商业利益。换句话说就是:如何将上述这些问题系统性地解决好,就是企业风险管理问题。

    3.1.2  面对“创新”,企业家真正需要的是什么

    企业家本身所拥有的社会资源、经济资源等也是有限的。虽然企业家有意愿积极投身于“创新”的探索,但也很清楚自身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同时,更清楚在是否以及如何“创新”决策方面稍有差池将会使企业进退维谷。

    因此,作为企业家真正需要获得的支持是:能够拥有、借用一些社会资源、经济资源,来帮助企业家更加清楚地认清从“创新”到最终为企业创造商业利益之间的各种风险因素,这样企业家才有魄力、有能力用更加积极、有效的办法来博弈风险,获取商业利益。

    3.2  风险管理的思维方式

    当我们审视风险管理的基本规律时,我们发现风险管理的一些基本步骤包括:风险暴露与识别;风险度量与评估;风险博弈等。

    风险暴露与识别在整个风险管理过程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只有识别出客观存在的风险因素,才有可能开展相应的风险度量、风险评估等工作,并为最终博弈风险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从开始就没有识别出风险因素,那就更别谈什么后续的风险博弈了,因为根本没有预留与之相应的解决能力。因此,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未知的风险就是最大的风险。

    风险度量与评估通俗的理解就是用量化的指标来评估风险因素的危害性、危害程度,以及结合自身资源状况进行分析,看看在自身能够掌控的资源条件下,哪些风险因素是可控的,哪些风险因素是不可控的。

    风险博弈就是用最优的手段、最合适的方式调动相应的资源来管理、控制哪些可控的风险因素;协调、调动更为广泛的相关资源,用最合理的方式来积极应对那些自身资源不可控的风险因素。

    3.3  企业家本身就是风险管理者

    当我们分析一个企业所面临的风险时,我们看到企业所面临的外部风险因素包括自然环境、政策风险、法律风险、投融资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等等;而企业内部的风险因素包括管理风险;技术风险;生产、制造风险;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等等。我们用企业风险因素与企业组织关系结构示意图(1)来表示并分析一下企业所面临的风险因素。

    第一部分:中心部分是企业的金字塔型的组织结构和企业内各级组织机构的控制范围。第一层表示企业具体各个部门能够控制、协调的各种操作环节的各种风险因素。例如:生产部门对于安全生产的管理与控制,销售部门对销售业务、售后回款的控制。第二层表示企业内部各个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应对的风险因素。例如:销售部与技术部、生产部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产品销售活动,正是因为部门之间的相互协同作战,从而防止客户流失的风险发生。第三层表示的是公司高层对内可以协调的因素以及可以控制的范围。例如:总经理制定的公司发展计划,技术部门、生产部门、市场部门、财务部门等通力合作,保证公司稳定运行等。第四层表示的是外部环境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政策、法律、市场竞争等风险因素是企业必须面对的社会经济状况,这些风险因素是企业根本无法控制的。

    第二部分:右侧是企业对风险控制能力的变化趋势随着金字塔的升高,企业对于各种风险因素的控制能力在逐步降低。

    第三部分:左侧上部虚线是社会环境与企业内部环境的边界线,同时也是企业控制力的警戒线。此处采用虚线意味着,在这个阶段企业对于风险因素的控制能力已经大大减弱,风险即将失控。

    第四部分:左侧是企业风险发生频率以及风险事件对企业整体危害程度。通俗的理解就是;安全生产的工伤事故会经常发生,而国家法律政策不可能天天变化,一个工伤事故在企业内部可以用保险、赔偿等方式解决,而国家一个“关停并转”的法令政策可能让整个企业都被注销了。

    上述这些风险因素中,对于企业家来说政策风险、法律风险等外部风险基本属于不可控风险,而一些内部风险基本属于可控风险。企业家最擅长做的事情就是;协调、调动外部资源,用最合理的方式来应对不可控风险,用最优的手段、最合理的方式来控制那些可控的风险,使企业获得商业利益。可以说,无论是国有性质的企业家、非国有性质的企业家,其企业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企业家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合格的风险管理者。

    然而当“创新”走到企业家面前时,会打破企业既有的风险管理格局。这些合格的风险管理者必将面临一些新局面与新问题。此时他们还能是一个合格的风险管理者吗?

企业风险因素与企业组织关系结构示意图


    3.4  科技条件平台的功能与价值体现

    3.4.1  对企业家“创新”决策的支持功能

    在“创新”面前,科技条件平台以第三方的身份集中精力、集中资源,构建一种环境、一种氛围直接面对并关注那些企业不可控的风险因素。用科技条件平台的构成资源、能力来帮助企业家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博弈风险。下面以政策风险、技术风险、市场风险、竞争风险几种常见的企业外部风险因素为例,来探讨科技条件平台能够给企业提供的支撑。

    政策风险:科技条件平台集合“创新”领域中行业政策的制定者、制定机构开展一些政策研讨活动,让企业家能够了解“创新”领域宏观现状以及未来产业政策的发展趋势。

    技术风险:科技条件平台就“创新”主题邀请国内、外相关领域的技术人员开展技术研讨,让企业家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创新”技术的内涵;组织实验室资源,构成开放性的实验室平台,降低企业“创新”研发、实验成本;协调相应的产业环境构建中试平台,加快“创新”产业化的步伐。

    市场风险:科技条件平台以第三方的身份,采用会议、论坛、交流会等方式,邀请市场需求方(俗称“甲方”)的主管人员、技术人员参与、了解、认知企业家的“创新”活动;同时也为企业家了解市场需求、改进“创新”要素以及开展营销活动奠定基础。

    竞争风险:为降低“创新”成本,加强企业盈利能力,科技条件平台积极构建研发、生产的低成本运作环境。协助企业家选择知识密集、人才密集的地区开展“创新”研发;协助企业家选择劳动力密集、生产资源密集的低成本地区建厂生产,从而不但能够加强企业的研发实力而且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可以看出,上述所列举的这些工作,根本不是某个企业仅仅凭借自身的资源条件就能够完成的。

    3.4.2  为社会投资者增强信心的功能

    不仅仅是企业家关心“创新”的风险问题,在“创新”潜在商业利益的诱惑面前,各种持有资金的社会投资者也密切关注着“创新”风险能否清晰化的问题。在各种风险问题不清晰化的情况下,这些投资者是不会贸然介入的。

    当科技条件平台为企业家、投资者构建了一个认清风险因素的平台之后,在对“创新”项目风险产生共识的基础上,企业家最擅长的执行“创新”能力与投资者最擅长的资金管控能力将实现最恰当的结合,最终会出现各方形成合力共同应对“创新”风险,获取“创新”利益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金海燕,刘峰.对中国电力企业全面风险管理的认识[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711.

    (作者:华北电力大学 金海燕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 李建玲)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