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法务管理 合同管理

十个案例谈企业建立合同管理制度的意义

2013/2/17 字体: 来源: 作者:

  一个企业,合同管理制度的建立是一个注重科学的过程,持续发展变化并趋于合理的过程,是一个企业做大做强得以支撑的脊梁。如果没有基础工程架构,企业的购、产、销就是随意堆积的建筑材料,做的越大,就越容易坍塌
 
     案例一:兄弟打仗,损害的是集团利益。A集团下属有5家企业,5个兄弟单位原材料的供应都一起到原材料的供应商去求货,结果自己内部就开始竞争,偷摸提价,让费用,争取先发货、多发货。本来5家兄弟企业有集团采购的优势,现在却通过自我竞争,多花了费用,再就是发过的原材料多了,造成浪费,少了,不能满足需求,又无法从其他兄弟单位调货过来,影响生产进度。如何克服这种局面?我们做了一个策划,提出两种方案:一是由A集团专门设立一个负责供应的公司,由这个公司统一采购后再把原材料分销到5家企业。这样解决了5家企业的无序竞争,发挥了集团采购的优势,在价格谈判上的主导地位,降低了地域价格成本。缺点是产生设立公司费用、人员费用、财务费用,还有可能涉及关联交易。另外一种策划,在5家企业中选一个企业做带队,其他4家企业都委托队长来采购原材料。队长和原材料供应商签订合同,合同中说明我和你订20万的原材料采购合同,20万原材料中有我所用的,也有其他四家委托人用的,我给你发若干个发货通知单,告诉你货发给谁,你按照发货通知单发货,谁家付款给你,你开发票给谁。结果,一是发挥了集团采购优势,二是减少了设立供应公司发生的费用,三是没有发生关联交易,四是在5家企业内部实现了原材料的动态调配,不产生浪费,不影响生产进度。显然,A集团选择了后者,实施了5年,发挥了巨大的优势。这就是合同具有的经营策划功能。
     案例二:焦头烂额的董事长。项某是一家企业的大股东和董事长。每有一笔交易,下面的业务部门都要将合同提交上来要项某批阅和定夺。有时,因项某不在或联系不上,白白丧失了交易机会。企业越来越大,交易量越来越大,项某也越来越忙,对合同的审查也越来越疲于应付,出现了多起纠纷。如何解决呢?在外聘律师的帮助下,把业务部门、财务部门等相关部门集合在一块,经过3天的研讨、交流,制定了几种符合实际情况的格式合同,对质量、价格、运输方式、付款方式等制定了格式条款,并对业务人员进行了格式合同内容的培训,以后签订合同就按格式合同办。格式合同的运用解放了投资人,外国投资者就是用格式合同管理外资企业员工的行为。
     案例三:主机报废,配件存货一大推。这是在一个并购案例中出现的。项目公司的资产报表中库存原材料的价值非常大,当我们打开企业仓库后,发现都是主机的备品、备件,这些备品、备件至少还能用十年。原来这个企业用这种主机从事生产,采购部门就买了很多备品备件放在仓库里,但主机是有寿命的,主机都报废了,买的备品备件还没有用完。现在企业要并购了,收购方当然不承认这种备品备件。所以光就备品、备件就让目标公司股东损失了将近千万的对价。这就是没有合同计划管理的副作用。
     案例四:购买原料,购来一堆土。A企业从事矿石提炼加工,和某单位签订了矿石土材料采购合同,合同约定的非常严谨,就矿石的采样、化验程序以及矿石土的质量标准有明确、详细的约定,某单位供应的矿石土到站后,A企业经采样、化验,质量不符合约定标准,且含量特别低,和废土差不多,但质检部门、业务部门并没有将此事向上面汇报,口头告知供应商质量不合格。过了几天,全部矿石土和别家供应的矿石土一起使用了。后来,某单位要货款,A企业说你给我一堆土还要我给你钱啊?某单位诉至法院,法院判决全部支付合同款项,理由就是A企业已经使用,无法证明矿石土的质量不符合约定。所以说,合同管理并不是制定一个完美合同书那么简单,是全过程的管理。
     案例五:设备未安装,货款全支付。A单位购买了一批大型设备,按照合同约定,要等到设备安装运行正常15天后付款,而且预留10%的质保金。设备到厂后,还没有安装运行,设备供应商就拿着入库单和发票到了财务部门,财务部门根据财务制度,给领导签字后就直接付了全款。结果设备三个月后也没有运行成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因为没有形成业务部门、法律部门和财务部门的共同制衡制度,财务部门不用依据合同付款,所以说,合同管理是全岗位管理。
     案例六:购货无发票,损失自己负。A企业和向B公司购买原材料后,B公司无法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按照征税条例,征税的发票不能借,别人的不行。导致A企业无法抵扣税款,无法抵扣税款,损失货物价格的17%。为什么会现以上风险?A企业没有建立严格的合同审查制度,只是根据以往经验,只看对方公司的营业执照,且因为以前和B公司做过业务,这次订立合同书就没再对其主体资格进行审查。对合同对方的主体应当审查营业执照、授权委托书、业务员的身份证、资质证书,还有税务登记证。除对该客户单位已经建立信用档案的情况外,每次签订合同都应审查以上文件。所以说,建立完善的合同审查制度和信用档案管理制度,才能避免合同主体风险。
     案例七:以合同书改变交易模式。A企业是一家生产性企业。发展了多家经销商,销售模式按照买卖合同的条款形式,你给我钱,我给你货。结果经销商为了多卖产品,大打价格战,抢地盘,发现假货也不维护,这些行为均导致品牌价值降低。后来,A企业策划了另外一种经销模式,制订新的销售合同范本,将每个经销商划分区域销售,不能跨区域销售,实行指导价,广告宣传上中央谁做,地方谁做,怎样来分担费用,如果发现侵权,逐级怎么汇报,怎么维护,费用怎么承担,这些内容增加到原来单纯的买卖合同中去,使得经销商之间形成一个团队,经销商和A企业形成利益共同体,A企业产品销售、品牌建设、渠道管理等从此走向正规。这就是一个交易模式策划,然后以合同书的形式固定下来。这个过程,销售部门要提供需求,但没有法律人员的支持,就不能把这种需求法律化、合同化。
     案例八:合同未经审查就盖章,出现问题谁之责?A企业是一个生产类企业,供应方面需要多种原材料和燃料,销售的产品也大致可分为五个以上品种。为了签订合同的方便,A企业除行政公章有时用于签订合同外(该公司行政公章的使用比较规范),还刻制了8枚合同专用章。基本根据每一种原材燃料和产品的供应、销售类别的数量刻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