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研究 资本市场

中国内地企业“洋IPO”热情不减

2009/6/4 字体: 来源: 作者:

A股IPO重启的消息,并没有削减内地企业海外上市的热情。 

  5月下旬,在北京举办的一个投资峰会上,来自纳斯达克、伦敦证券交易所、纽交所、东京证券交易所和韩国证券交易所的代表频繁亮相,大谈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有利条件。 

  “A股IPO还要排队等很久,而我们那里的门槛相对较低、融资环境更好,请大家多关注。”纽约-泛欧交易所驻京首席代表杨戈称。“在伦敦的AIM市场(另类投资市场)上市,条件更加宽松,中国中小企业应多考虑。”伦敦证交所北京首代姜楠也在5月下中旬的一个论坛上表示。 

  《投资者报》记者了解到,在之前市场回暖、A股IPO重启时间不确定的情况下,包括中金公司、中信证券(600030行情,爱股)等在内的一些券商早在两个月前就把不少精力投入到香港IPO工作中,而一些擅长海外上市业务的律师目前也正加班加点,力拼海外上市项目。 

  香港成“洋IPO”主战场 

  截至5月20日,今年以来共有10家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集资金额总计12 3.97亿港元。其中来自内地的企业有海峡石化、兴业太阳能、锦胜集团等。 

  虽然此时的筹资金额与牛市时不可同日而语,但与其他市场IPO几乎停滞相比,香港市场IPO规模仍令全球资本市场瞩目。 

  但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比如中国忠旺4月间向香港证交所提交了上市计划,而当时恒生指数正处于大幅反弹阶段,因此,市场对其IPO前景一度较为看好,认为其将成为IPO市场的“风向标”。 

  但由于中国忠旺发行新股规模较大,5月8日在香港交易所挂牌上市时,公开发售认购不足,不得不将总数4390万股香港公开发售股票,重新分配至国际发售。同时,每股7港元的定价也接近招股区间下限。 

  “香港IPO市场正在回暖,但投资者的信心并未完全恢复。”加华伟业资本总裁宋向前对《投资者报》记者表示。 

  虽然新股表现欠佳,但不少内地企业还是希望趁市场的“窗口期”加快赴港上市的步伐。比如广东的日化用品公司霸王国际集团、中国智能交通系统(控股)公司等,5月中旬已在香港顺利通过上市聆讯,预计6月底前将上市。 

  北京的建材及房地产企业金隅股份有限公司的IPO计划亦备受瞩目。公司主要业务包括房地产开发及建材生产,该股正安排上市聆讯事宜,计划筹资5亿至7亿美元,麦格理、摩根大通及瑞银担任承销商。 

  有市场人士表示,目前在香港排队IPO的公司约有60家,估计一小半公司可于今年完成上市。 

  据《投资者报》记者了解,不算公司上市后的维持费用,仅是支付给保荐人、律师、会计师等中介机构的费用,在香港上市要比A股高出20%~30%。既然如此,内地公司为何还要选择去香港上市? 

  “香港最大的优势是国际金融中心,所以不缺资金,而且紧邻中国内地,有很多中国概念股,这就吸引了世界上广泛看好中国经济的投资者。另外,香港上市程序公开透明,具有可预测性,只要符合基本条件,聆讯就很容易通过,所以吸引了不少内地企业。”宋向前解释道。 

  他告诉《投资者报》记者,加华伟业目前也正在运作三家企业到香港主板上市,这些企业的年利润都在8000万元以上,“太低了不行,香港主板比较欢迎有一定规模的大企业。” 

  欧美市场略有回暖 

  与香港IPO市场日渐回暖不同,欧美等地的证券市场仍显冷清,中国企业的IPO步伐几乎处于停滞阶段。 

  数据显示,一季度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大幅收缩,仅有5家中国企业在海外各市场上市,而且全部集中在香港主板和韩国创业板。 

  4月中旬,搜狐旗下的畅游时代成为2009年首个在纳斯达克交易所上市的中国企业,融资1.2亿美元,首日上涨25.13%,给最近一直处于低迷状态的美国资本市场注入一丝暖意。 

  “欧美股市还没有真正好转,这个市场正在酝酿中。”财富指数资本集团总经理黄山表示,虽然现在不是做IPO的最好时候,却是中国企业前去挂牌的好时机。 

  “IPO和挂牌不一样,挂牌是证明企业符合上市条件,获准发行股票;IPO是要发行新股融资。在目前的市场背景下,发股融资肯定卖不了好价钱,不划算;但是挂牌的话,一来费用不高,中介机构愿意以较低的价格提供服务,二来在市场好转时可以立即发股,不必到时手忙脚乱地排队。”黄山说。 

  一位长期活跃于海外上市的投行人士王先生表示:“优秀企业在海外IPO并不难。目前美国的IPO市场也正在回暖,中介机构都在积极准备相关材料,我手头就有好几个项目,相信半年内会有一些中国企业到纳斯达克、纽交所上市。” 

  东北一家制造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告诉《投资者报》记者,“我们正在准备到美国纳斯达克去上市,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当问到为什么不上国内的创业板时,他告诉记者,“不是我们不想上创业板,要知道目前在创业板排队的企业有600多家,到我们上市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而且创业板门槛比较高。” 

  “10号文”限制松动 

  针对海外上市,商务部曾在2006年8月颁布《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简称“10号文”),对国内企业以红筹身份登陆海外市场进行了限制,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个法令似乎难以阻挡势头凶猛的海外上市热潮。 

  2006年9月8日之前,意欲海外上市的公司一般会在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设立“特殊目的公司”,然后通过反向并购的形式收购中国企业资产,将其包装后在海外交易所上市。 

  “但‘10号文’禁止了这种架构,要求明确海内的实际控制人,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必须经过商务部、证监会和外管局的批准。” 北京天元律师事务所律师黄慧鹏告诉《投资者报》记者,但要获得审批显然是困难的。 

  “2008年12月,商务部又下发了一个通知,规定外商投资企业不受‘10号文’限制,海外上市政策有了少许松动。但有外资参股、欲到海外上市的公司毕竟不是很多,所以大批中国企业仍然无法到海外上市。”黄慧鹏说。 

  对于政策层面的障碍,上述投行人士王先生表示,实际操作中,很多中国企业采取了一些变通的做法,试图绕过“10号文”的规定。 

  “一是中国企业家干脆到国外购买护照,使其企业变身为外资企业;二是信托持股或协议控制,即将中国企业的股权以协议的形式交由海外信托公司或个人(一般为上市地律师)控制;三是反向收购(即SPAC模式),在上市地设立公司,然后收购中国企业资产等等。”王先生表示,实践中还有很多其他做法,“都是偷偷摸摸地做,监管部门则睁只眼闭只眼,毕竟我们的‘10号文’也有违背WTO精神的地方。” 

  对此,黄慧鹏表示,上述“变通”的做法在本质上都是违背“10号文”规定的,以这些方式去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面临一定法律风险。
记者 王豪

来源:投资者报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