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分析

中国零售业:2018年回顾

2019/2/22 字体: 来源:零售与连锁经营 作者:肖怡

 

2018年的中国零售故事,还要从2017年末说起。

 

2017年11月,阿里巴巴以224亿港币入股高鑫零售。消息传来,业界一片哗然。2018年1月,再次传出公告,阿里巴巴与一致行动人获得高鑫零售71.98%股份,绝对控股中国内陆第一大零售卖场。这场意义非同寻常的收购终于尘埃落定。

 

也许有人不知道高鑫零售,但大润发的名字想必不会陌生。这家企业曾一举夺得“最受顾客欢迎、最受供应商欢迎,单店业绩最高”三个行业第一名。2017年它以383家门店实现了950亿销售额,平均每店2.48亿,创造了他人难以逾越的高度。

 

2012年以来线上线下零售决战中,实体店最有底气与电商一较长短的,非大润发莫属。大润发董事长黄明端不肯服输,决意投巨资打造电商平台——飞牛网,并于20141月正式上线。但飞牛网运行三年多的巨额亏损,让黄明端终于意识到,时代该翻篇了。

 

随着黄明端一声叹息“打赢了所有竞争对手,却输给了时代”,结束了持续多年的线上线下零售市场谁主沉浮之争。随之而来的是电商大鳄携新零售大旗向线下攻城掠地,以及线下零售企业的纷纷站队,并由此形成了阿里系和腾讯系两大阵营。

 

2018年,一种新的零售竞争格局正在生成。但由于两大阵营的领导者行事风格迥异,竞争常常陡生变数,平衡不断被打破。让人看到了开头,却往往猜不中结尾。

 

阿里巴巴野心勃勃,誓要创造一个新世界;腾讯文化尊重个体,只想赋能旧世界。因此,有人把两大阵营称为两种生态,一种是帝国生态,一种是盟国生态。阿里系属于前者,领导者掌控绝对话语权;腾讯系属于后者,领导者站在背后,默默支持盟友自我创新。

 

此时,距离王健林和马云的“亿元之赌”最后期限还有2年时间,但胜负已不再重要。因为,线上线下零售活动已水乳交融,难分彼此。全渠道零售蔚然成风,渐成燎原之势,再也没有必要分清楚孰轻孰重了。

 

互联网重估了一切价值,同时,互联网的价值也正在被重估,它以无比的破坏力颠覆了既有的商业逻辑和秩序,同时它反噬自身,让颠覆在更深层的意义上自我实现。

 

 

我们先来看看电商板块一年中的表现。

 

新零售依然是2018年的主题。这一概念被马云在2016年10月提出后,一直火到了今天。因此,第一个绕不开的电商企业便是阿里。

 

阿里率先示范,在生鲜领域推出了第一个新零售样板——盒马鲜生。因其独创的“超市+餐饮+物流+APP”复合形态,盒马鲜生在阿里的新零售矩阵里,理所当然地扮演了破局者与排头兵的角色。随着一轮又一轮的迭代,盒马鲜生的运营模式越来越成熟,到年底开出了100家门店。

 

如果说盒马鲜生代表阿里零售版图向线下延伸,双11则继续承担线上电商增长的重任。2018年的双11继续高歌猛进,成交量突破以往最终定格在2135亿元。阿里自2009年正式推出双11以来,电商才真正开始撼动线下零售的基础。事实上,年年加码的双11不仅冲击着线下实体店,也在洗涤着线上的杂牌军,最终让阿里一枝独大。

 

尽管阿里零售业务在天猫、淘宝、盒马鲜生、菜鸟、口碑、猫超、饿了么等业态布局上已呈聚力态势,但他们丝毫不敢放松。今年下半年接连曝出盒马鲜生的负面新闻,管理者高度重视,果断处理,很快赢回了信任。他们不惜成本保证盒马的30分钟到家配送,在供应链上不断深度挖掘潜力,表现越来越自信。

 

此外,阿里还在积极探索新物种新模式,如无人超市、银泰新百货、亲橙里购物中心、无人酒店等,但没有成熟时绝不会大力推广。很显然,阿里的零售布局有一种终局思维,他们非常清楚自己的目的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2018年前三季的销售逆市上扬足以让马云可以放心把权力棒交出来。

 

如果说阿里是一群人的阿里,则京东就是一个人的京东了。

 

我对京东抱有好感缘于两个原因,一次是看到京东快递小哥在偏远山区爬山涉水艰难送货的广告,被他们的情怀深深打动了。另一次是自己购买热水器不合适而退货,京东二话不说迅速办理了退款,物流人员当天上门取货。望着一个瘦小的身影拖着重重的热水器,我内心感到十分愧疚。

 

所以,京东能做到电商老二并不是没有道理的,这完全是结硬寨、打呆战拼出来的。但今天,京东迷失了。事实上,2018年以来,京东一直处于一种战略迷失的状态,它找不到自己的方向了。

 

京东之前重点布局了两大零售业务,一个是京东到家,一个是京东便利店。作为京东未来零售业发展的支点,这两项业务思路清晰,开局也不错,如果能成功,在此之上可以开出无数的枝叶花朵来。遗憾的是,两项业务都几乎停滞了。京东害怕错失新零售机遇,加上盈利的压力,开始四面出击,对标盒马开发7FRESH,重金投入无人柜……美其名曰寻求新的增长点。

 

京东新入局的业务既看不到与之前项目有什么战略协同,本身又不具优势。7FRESH开店受阻,无人柜无奈撤出,更为遗憾的是,原先的业务优势也在渐渐丧失。京东1小时到家优势渐渐输给了盒马的30分钟到家,京东便利店因缺乏精细化运作而被大量除牌。京东将靠什么支撑未来的发展?

 

可见,京东近三个月来市值腰斩,一些重要投资人转身离去,并非全因为创始人个人迷失,而缘于京东整体战略的迷失。这当然与京东管理中过度依赖创始人有关,当创始人关注哪项业务,该业务发展较快;创始人疏忽哪项业务,则该项业务停滞不前。

 

京东目前正在进行内部组织调整,二号人物也浮出水面。但是,管理学基本原理告诉我们,权力可以下放,责任却不能下放。京东是否有二号人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号人物是否具有透过迷雾看见未来的智慧,是否有从顶峰跌落谷底之后的反弹力,但愿他之前的迷失不要丢失了原有的那份自信。

 

2018年电商领域依然精彩纷呈,我不得不提一下拼多多这家颇具争议的企业。拼多多在过往一年的强劲崛起,其亮眼表现让人大跌眼镜,随之而来的对中国市场消费升级还是降级之争也延续了大半年。

 

拼多多的崛起代表着新一代电商——社交电商正式进入人们的视野,人们似乎从拼多多和腾讯小程序上看到了一个新的电商战场,尽管对这个战场如何厮杀的各种战术尚未成型,但已隐约感受到了突破电商大鳄垄断的一种可能。

 

拼多多的掌门人黄峥非常明智,他很清楚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据他称,仅在9月份,拼多多主动关闭了涉嫌违法违规的店铺5500多家,下架问题商品超过770万件,积极推出“新品牌计划”。可以说,拼多多完全掌握住了自己的发展节奏。

 

2018年还有一个亮点就是社区团购,据说目前已有几十亿融资涌入这一赛道。你我您、食享会、邻邻壹、十荟团、松鼠拼拼、每日一淘、小区乐、选好货等头部项目纷纷获得千万到亿元级别的融资,社区拼团在短短半年时间骤然成为一个热点。

 

社区拼团是中国熟人社会下的特有产物,它的成功依赖于前端社区团长组织能力和后端供应链管理能力,这不是靠钱能砸出来的。在一个人心躁动的社会,这种模式极易走偏,这方面的教训并不少见。

 

我们必须记住,任何经营模式的创新只能带来一时的竞争优势,真正持久的竞争力是像小米一样为消费者带来“感动人心、价格厚道”的好产品。

 

 

我们接下来看看实体店的情况。

 

在实体店中,第一个首推永辉。这不仅因为在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榜上,(顺便提一下,我公众号后台有20年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公布的连锁百强榜数据),永辉以20%的销售增长速度名列快消品行业第一,还因其在新零售征途上领先一步,备受瞩目的永辉超级物种被人们视作对抗阿里盒马鲜生的一面旗帜。

 

具体到选址,双方也具有浓郁的火药味。在北京,盒马大成店开在丰台区翠微百货,三公里内就坐落着超级物种北京首家门店,深圳亦是如此。2018年末,超级物种共开设了72家门店,另一个创新项目永辉生活开设了200多家门店,开店数均低于预期。

 

由于成本居高不下,永辉云创被传亏损10个亿,创始人张轩松、张轩宁兄弟俩对新零售看法产生分歧,永辉最终决定剥离云创,兄弟俩解除一致行动,设置轮值董事长制度,由来自香港怡和集团的CEO班哲明-凯瑟克担任永辉第四届董事会轮值董事长。

 

永辉两位创始人对超级物种、盒马鲜生之类新零售看法的分歧,也真实反映了整个业界的意见分歧,有人说是瞎折腾,也有人说是锐意创新。无论如何,时代变了,消费环境的变化必然要求零售企业做出相应的调整创新。但创新需要探索,需要时间,它并非唯一模式,也并非马到成功,创新存在极大的风险。

 

因此,将永辉云创剥离出去是一项正确的决定。它一旦成功,无疑将会再造一个更新更好的永辉;即使失败,也不会拖累永辉目前的业务发展。创始人解除一致行动人后,香港怡和成为永辉最大股东,轮值董事长制度的实施,为双方合作创造了有利条件。

 

2018年10月,永辉、百佳、腾讯分别以50%、40%10%的股权比例成立了一家新合资公司,合力开拓广东业务。作为香港和记黄埔旗下的一颗重要棋子,百佳在广东零售市场耕耘了20多年,近几年业务停滞不前,正期待永辉注入新元素,其开设的50多家门店为合资公司提供了最佳店址资源。

 

而香港和记黄埔旗下的另一颗棋子——屈臣氏在开发自有品牌上成效显著,毫无疑问也将助永辉一臂之力。再加上永辉本身所具有的组织机制、企业文化、生鲜供应链上的优势,难怪永辉信心满满称要在2019年新开店150家,利润增长20%以上,看来这一信心是有理由的

 

就在永辉进行战略调整之时,另一个区域之王也在重新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这就是湖南步步高。

 

2017年中国连锁百强榜上,步步高也是快消品行业中少见的一家逆势高增长企业,它与永辉有许多相似之处,都是从南方二线城市起步,都是同一时间点向全国拓展,十年前还跑在了永辉前面。但在近几年的发展中,两家企业走出了完全不同的路子。

 

永辉的战略是“单业态、全国领先”,坚持以超市业态向其他区域攻城掠地大肆扩张。而步步高选择的是“多业态、区域领先”,涉足超市、百货、购物中心、便利店、专业店等多个业态,执意在区域市场上做领头羊。

 

目前步步高已经拥有53座购物中心的430万平米商业物业,完全可以从容地拿出一部分来做零售创新的各种尝试。没有做过零售的人永远不知道没有自己物业之痛,相信这笔物业资产会为步步高未来发展赢得足够的底气。

 

同样是在201810月,步步高内部进行战略复盘后高调宣布,公司将回归零售,回归到快消这个主业中来。董事长王填也再次回到他起家的事业,这个敢于建言的全国人大代表,有着湖南人典型的“霸得蛮”性格,声称要在今后5年内实现复合增长20%的目标。看来两个区域之王在未来还有得一拼。

 

2018年我们不能忽略一件事,那就是物美的创始人张文中无罪归来。

 

物美曾是全国最大的民营流通企业之一,2006年销售额高达231亿元,被誉为“明日沃尔玛”。当年,《财富》杂志这样推荐物美——“如果你想看一下零售业的未来,建议阁下省却造访沃尔玛的时间,为您自己买一张前往北京的机票,去看看物美。”然而,随着2006年11月物美掌门人张文中被中纪委带走,物美的发展缓了下来。

 

2018年5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改判张文中无罪。正义可能会迟到,但从不缺席。然而,从2006年身陷囹圄至今的12年期间,张文中和他的物美集团错过了大卖场高速发展的黄金时间,错过了移动互联网的最佳机遇。在新零售征途中,物美还能追回失去的时光吗?

 

所幸的是,早在2014年,物美布下了一颗“棋子”——Dmall多点。“Dmall”这个域名是从一个美籍华人手里买回来的,剑指阿里的天猫“Tmall,意欲打造一个与天猫的天网相对应的地网。如今的多点已经与40多家线下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成为张文中归来“再战一轮”的王牌和物美未来发展的雄心所在。

 

说完物美,接下来要提的是另一个“美”——国美。

 

十年前,国美的耀眼程度与物美相比绝对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家企业在2007年就将自己的销售额做到了千亿级水平,这也是当时唯一的一家千亿级零售企业,创始人黄光裕几度荣登内地首富。

 

自从2008年黄光裕入狱之后,国美这条大船就由他的太太杜鹃女士掌舵。这是我非常佩服的一位女人,低调到几乎让人忘记她的存在,但这并不能抹杀她将国美带到一个新高度的才华。多年来,国美一直在中国连锁百强榜上位居前两位,2014年甚至冲到了第一名,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稳”。

 

如果说其他零售行业是“不进则退”,那么家电专业零售就是“不退则进”了。面对线上电商的猛烈冲击,面对线下众多企业来瓜分市场蛋糕,主营家电这种高标准化产品的国美要保持以前的营收水平,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可参考我旧文观点《零售学》第6讲:如何看待专业店的未来?)。

 

2017年国美电器更名为国美零售之后,杜鹃带领国美踏上新零售征途。转型之路并不平坦,2018年国美中期报告传来上半年亏损3.8亿元。前路漫漫,吉凶莫测,杜鹃立志要等丈夫出狱时交给他一个更好的国美。这个世界也许并不完美,但爱是所有不完美里最完美的东西。

 

与国美相比,中国最大的家电零售商苏宁的转型来得更早,也走得更远。

 

进入2018年,苏宁易购采取更为激进的转型战略,四处出击,多元化发展,构建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涉足业务包括电商、文化、地产、超市、金融、体育(足球产业)。过去一年,苏宁还全资收购了天天快递、迪亚天天的中国业务,斥资300亿参股万达商管和中国恒大。

 

苏宁的许多创新并不顺利。其中,作为苏宁“大快消”战略布局的重要棋子——苏宁小店,虽然迅速突破了1000家门店,但同时也传来前7个月亏损3个亿的消息。便利店是2018年的一个风口,大量资本涌进却血本无归。这个风口很多人看得到,想得美,但如果不沉下去,未必能做得到。

 

由于苏宁的战线拉得过长,资金链紧张是必然的。在2019年到来前三天,苏宁易购出售了持有的阿里巴巴全部股票,实现净利润约人民币52.05亿元。这是苏宁第三次出售阿里的股票,再加上之前大量出售的商业物业,苏宁已顺利地将自己零售领导者形象转化为投资高手形象。

 

2018年初,我为苏宁不断推出的苏鲜生、苏宁极物、苏宁汽车超市、苏宁小店等创新活动而吸引。到了年末,我又在为它的创新效率而深深担忧。钱挣起来很难,但亏起来很容易。如果再不把这种粗放型创新转变成精细化运营,苏宁还有多少优质资产可以支撑其不断膨胀的野心?

 

过去的一年,外资零售企业在中国的日子也不好过。梅西百货在年底关闭天猫旗舰店彻底告别中国市场,入华23年的麦德龙正在积极寻找买主等待“出嫁”,家乐福的扩张也早已偃旗息鼓,亚马逊中国零售业务更是江河日下。唯有沃尔玛仍在坚持。

 

2018年,沃尔玛在中国大陆新开33家门店,设立38个云仓,线上销售总额较上年增长150%,智能超市——“惠选”落地并不断完善,山姆会员店推出“卓越会籍”将会员进行分级管理,与京东到家合作开启“高端生鲜+1小时送达”,与腾讯合作共创数字化零售……

 

不得不承认,40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本土零售企业从一个追赶者变成了一个引领者,也让中国零售市场成为全球最令人垂涎的市场,同时也是最复杂多变的市场。一次又一次的潮起潮落,造就了一个又一个传奇,也打翻了一场又一场的英雄梦。

 

大潮涨起来的时候,一切看上去都那么美好。只有潮水退去,才能发现谁在裸泳,谁是真正的弄潮人。

 

中国零售故事没有完结,仍在继续……


本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