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行业分析 采掘业

油企海外收购的潜在法律风险知多少?

2010/2/8 字体: 来源: 作者:

      随着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的扩展和增长,法律风险也成倍增加,必须认识并分析这些风险可能对经营造成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予以防范和降低

  中国是名列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的第三大能源生产国,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自1993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石油的净进口国家,石油天然气的需求量远远超出了国内的生产能力。2003年,中国30%的石油需求依靠进口,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该比例到2010年预计将增加到50%,而到2030年可能增加到80%以上。

  由于未来中国预计将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石油进口,近年来,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三巨头”在世界各地的石油天然气生产项目上投资数十亿美元,并在国外大举收购勘探和生产性资产。

  其中,中石油在哈萨克斯坦、委内瑞拉、苏丹、伊拉克、伊朗、秘鲁和阿塞拜疆等地取得了石油开采权;收购了哈萨克斯坦Aktobemunaigaz石油公司60%的股份;增加了在苏丹的石油产量;并与巴西国有的巴西石油签订了协议,合作开展炼油、管道、勘探和石油产品生产项目。中石化也开始收购海外上游资产,其中包括收购安哥拉一家油田50%的股份。另外,还在沙特开展石油天然气勘探和开采项目。在印尼,中石油股份和中海油收购了印尼油气田的大量股份。在澳洲,中海油与雪佛龙合作收购了西北大陆架液化天然气项目的部分股份。在加拿大,中石油股份、中石化和中海油收购了阿尔伯塔油砂的股份,并签订了铺设输油管道的合同……

  然而,全球化的运作非常复杂,要求稳定而又灵活的战略以及适当水平的风险管理,这其中就包括法律风险管理。随着中国石油企业海外业务的扩展和增长,法律风险也成倍增加。中国企业必须认识并分析这些风险可能对经营造成的影响,并采取适当的措施防范和降低风险。

  与监管者的关系

  外国法律风险。在海外市场开展业务或上市的中国石油企业必须遵守当地法律。虽然中国的法制建设发展很快,但与国外许多发达法律体系相比,中国的法律体系仍然不够完善。石油行业由于一直为少数国有企业所控制,监管体制尤其落后。在国内法律环境下能够正常经营的中国石油天然气企业,并不一定能够适应国外更为严格的监管体制。

  新的法律环境不仅可能导致各类处罚和诉讼,还可能从法律上或事实上对企业在当地开展商业活动造成障碍。因此,中国公司如果不熟悉当地法律规定,则可能无法实现投资该市场的预定商业目的。

  公司治理。中国在海外上市的石油公司必须保证其内部治理结构和制度符合相关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监管机关对公司治理的要求。受安然和世通丑闻的影响,公司治理在美国和世界各地都已成为关注的焦点。为预防类似的法律和财务危机再次发生,各国政府和监管机构都提高了对公司治理的要求。根据2002年的萨班斯法案,如果不遵守相关信息披露规定,上市公司高级管理人员可能会面临刑事控诉。中航油(新加坡)的经历表明,其他市场也在逐渐采用相似的法律。

  国有企业的双重属性。中国的大型石油企业一方面仍由国家持有大部分股份,另一方面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还必须对公众股东负责。国有石油企业的这种双重属性经常引发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以法律或政治风险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中国政府持有中海油70%的股份,就被许多人视为中海油竞购优尼科的一个重大障碍。

  政治风险。当前,中国石油企业面临巨大的压力-----必须取得充分的自然资源资产,以维持中国经济史无前例的持续快速增长。这一压力促使企业积极争取和伊朗、苏丹这些国家的政府进行合作,以取得所需资源的开采权。同时,这些企业还充分利用中国国家控股银行提供的软贷款,享受国际竞争对手难以企及的政策优惠。

  由于石油行业经营活动的国际性,中国石油企业应该认识到,上述某些做法产生的政治后果,可能成为其他潜在商业活动的障碍(有人就是以在收购中使用政府资助的软贷款为由,反对中海油收购优尼科)。

  与其他公司的关系

  合同管理。如上所述,国际石油天然气行业所用的合同通常冗长、复杂。目前,很多中国石油企业与外国同行签订的合作协议,标的仅仅涉及中国境内的项目。这使国内企业对合同条款享有较大的发言权。

  但是,随着海外扩展进程的加快,中国企业必将越来越多地采用非常专业化和技术化的行业标准合同。这类合同中某些高技术性条款的细微变化,就可能将数百万美元甚至数亿美元的风险从一方转移到另一方。

  然而,目前中国企业在上述复杂合同的谈判方面仍缺乏足够经验,相对于经验丰富的外国同行处于不利地位。因此,中国企业需要迅速大幅度强化这一方面的投入,提高国际合同谈判水平,实现与国际接轨。

  相互依存。石油行业的相互依存性,使中国石油企业面临特殊的挑战。在透明、履约、合作等方面的良好声誉形成石油天然气企业的宝贵软资产,而这些方面的不良声誉则可能使其丧失许多潜在商业机会。

  中国石油企业习惯了作为国企在国内的优越市场地位条件下运营,而在国内的项目中又屡有违约或重订合同的纪录,被一些外国同行视为很难合作。也是出于这种特殊地位,这些中国石油企业过去在国内很少被追诉、更少承担责任。但在国内的不良纪录可能限制其未来在国外的商业机会;而且,如果在国外市场依旧采取同样的策略,他们将很快招致法律诉讼。

  与其他方面的关系

  劳动法。违反当地劳动法所带来的潜在法律风险是中国企业向海外扩展过程中所遇到的最大问题之一。例如,中国现行法律禁止采取罢工等行动,而许多其他国家的法律则禁止雇主对这类行动加以阻挠。另外,中国的竞争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廉价劳动力、恶劣工作环境和长时间工作。而在西方国家,环境、健康、安全等方面的法律往往极其严格的。在国外,违反劳动法的行为可能引发激烈的抗议和抵制行动,公司的经济损失将远远超过其因违法行为所获得的利益。我们的调研表明,亚洲公司进入美国和欧洲所遇到的最大法律问题之一就是违反劳动法的问题。所以,在向海外扩展的过程中,中国石油企业必须建立适当的制度,保证公司行为符合当地劳动法的规定。

  中国企业还需注意,给运营海外资产所需的本国雇员办理签证也会面临困难。许多国家正在越来越多地要求在境内项目中使用其本国国民,这类要求可能以定额、培训要求和竞标优先等形式表现出来。

  环境法。发达国家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都比发展中国家严格得多。环境问题在国外是一个高度政治化的问题,所有的石油天然气企业,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都很可能成为环境保护主义者的抗议对象。走出国门的中国石油企业如果仍然采用国内较为宽松的环保标准,可能会再三违反所在国的环保法律。

  西方国家环保标准的遵守成本可能很高,但在大多数国家/地区,违反环保法律都会面临高达数亿甚至超过十亿美元的行政罚款或者民事判决,主要管理人员还可能被追究刑事责任。此外,违反环保法律所引起的公众反应还可能导致诉讼或抵制活动,致使公司蒙受更大的经济损失。无论如何,合规的成本终究低于违规的成本。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