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从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看风险管理

2008/8/18 字体: 来源: 作者:

一、信用卡业务的发展现状   信用卡是商业银行或专营公司向个人和单位发行,持卡人可凭卡在特约商户购物消费,或在银行存取现金,且具有消费信贷功能的信用凭证。信用卡的主要功能包括消费信贷、消费结算、存取现金和银行转账等。由于信用卡实行存款不计利息、贷款享受一定免息期的政策,因此其最基本的功能是消费信贷,这种消费信贷实际上是一种循环信用。
  据统计,美国信用卡数量已超过10亿张,成年人持卡比例超过80%,信用卡消费占持卡人日常支出比例为25%;在8000万拥有信用卡的家庭中,未清偿的平均欠款为6000~7000美元,并且只有40%的持卡人每月偿清信用欠款而享受免息期待遇,其余60%的持卡人选择最低还款方式,承担贷款利息。在我国台湾地区,共有60家发卡行,发卡量超过2000万张,成年人持卡比例达到65%,信用卡消费占持卡人日常支出的比例为9%,每月有一半以上的持卡人使用信用额度。在我国香港地区,信用卡发卡量达到600多万张,成年人持卡比例达到71%,信用卡占持卡人日常支出的比例为18%,其中60%的持卡人最高贷款额度达到月薪的2~4倍。
  1985年6月,中国银行珠海分行发行了我国国内首张准贷记卡;2000年5月,广东发展银行推出国内第一张贷记卡。近几年,我国信用卡市场发展迅速。据中国银联统计,截至2005年底,我国内地银行卡总量达9.6亿张。其中,借记卡数量约9.2亿张,占95%;信用卡(包括准贷记卡)数量约4000万张,占5%。2005年是我国信用卡业务高速增长的一年。信用卡新增发行量在500万张以上,信用卡交易总额为2400亿元人民币(估算数据)。截至2005年底,信用卡透支余额接近15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0%左右。目前信用卡透支总额占个人消费信贷的比例已经达到10%,同比上升2.6个百分点。但从发卡量、交易额等指标来看,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异,信用卡在我国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二、信用卡业务的盈利模式
  信用卡行业不应单纯地追求发卡量与使用量,信用卡的发行和使用都必须服从于商业模型所规定的利润目标。在我国,目前信用卡业务仍由商业银行经营,商业银行既是发卡行也是收单行。以下从发卡行和收单行两个方面探讨信用卡的盈利模式,发卡行与收单行的收入和费用列支情况分别如表1和表2所示。
  利息收入即持卡人对未清偿信用卡余额所付的利息;信息交换收入即收单行向发卡行支付的占特约商户交易金额一定百分比的费用;持卡人年费即持卡人因获得使用信用卡的权利而向发卡行缴纳的费用;其他手续费和所得即包括从其他各种信用卡服务中产生的手续费与收入,如预借现金手续费、挂失手续费、快速发卡手续费、补制交易密码函手续费等;资金成本即发卡行为融得银行信用卡资产组合中未清偿的资金余额而必须支付的利息成本;损失即包括坏账损失、信用卡欺诈损失等;服务费用即前端和客户接触所产生的费用;交易处理成本即后台因客户服务所产生的费用。
  特约商户回佣即收单行因为特约商户提供交易处理并承担信用风险而向特约商户收取的费用;存款利息收益即从特约商户的存款账户中取得的存款利息收益;其他收入即出租POS及压卡机的收入等。在信用卡业务的利润中,78%来自信贷利息收入,10%来自交换费,2%来自年费,4%来自现金提取费,6%为迟缴和其他收入。
  也有一些单位将盈利的方向集中于违约和超额度罚款方面,从而形成了一种新的信用卡商业模式。这种盈利模式是发卡行针对申请消费贷款有困难的消费者发行的信用额度低的信用卡。一方面,低信用额度导致持卡人容易违约和超额度使用,从而增加了罚款收入;另一方面,低信用额度又能降低个人和总体的信用风险。
三、信用卡业务的风险因素
  1.影响收入的风险因素
  (1)持卡人流失的风险。向持卡人收取的利息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最大,持卡人的流失将会使银行信用卡业务收入中的年费收入、利息收入、信息交换收入及其他相关收入减少。发卡行的信誉、服务和让利的能力都是持卡人选择是否持有该行卡片的因素,如果发卡行只重视开拓前期市场而不重视后期的服务,则易导致持卡人的流失,尤其是在当前国内信用卡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
  (2)特约商户流失的风险。特约商户的流失将使银行从特约商户处取得的折扣和从特约商户的存款账户中获得的存款利息收益减少。银行在开发信用卡业务的初期,在先开发持卡人还是先开发特约商户的问题上有不同的选择。从根本上说,如果没有特约商户,信用卡持卡人无处消费,银行自然无法获得收益。银行和特约商户的分成比例在当前一般已经达到了管理机构规定的最低点,对特约商户维护的关键在于服务。
  一般情况下,特约商户均与2家以上的银行合作,如果某个合作银行的服务不理想,特约商户可能会随时更换银行。因此,对特约商户流失的风险管理十分重要。
  2.影响支出的风险因素
  (1)信用风险。发卡行发行信用卡的主要依据是客户当时的经济状况和信誉程度。如果客户因职业、收入与社会地位发生变动,经济状况恶化而无力还款,将引发信用危机,导致银行的损失增加。信用风险是发卡行日常业务中面临的主要风险,各行都有专门的队伍对其进行专业化的管理,如对客户的申请件进行核准,对卡片的使用进行监控,对逾期的客户进行催收等。信用风险是导致发卡行投入费用增加的关键因素。
  (2)操作风险。操作风险包括操作失误风险及内部作案风险两种。在实际工作中,有些工作人员有章不循、违规操作,从而造成不应有的风险,这是操作失误风险。也有些工作人员利用监督机制和稽核审计制度的漏洞,或与外部人员勾结起来作案而造成风险损失,这是内部作案风险。操作风险造成的损失具有不确定性,需要根据危害的大小进行衡量。
  (3)市场风险。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和宏观经济形势的恶化,导致市场营销费用和后台服务费用的增加。市场利率的变化会使资金的成本增加。
  (4)欺诈风险。一些不法分子仿造申请文件、资料以及身份证件,或冒用他人信用卡,蓄意诈骗银行资金。还有些犯罪团伙利用先进的机器设备,自行设计或仿造信用卡,并利用窃取的他人资料制作假卡。持卡人仅在收到与支出不符的账单时,才得知假卡的存在。这种风险涉嫌犯罪,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并通过司法机关等社会力量进行防范。 
  四、信用卡风险管理的途径
  (1)苦练内功,减少支出。国内银行为扩大发卡量,采取免年费以及送保险、送手机、办演唱会等多类促销手段。这些促销手段虽然能够在短期内获取较多的市场份额,但是其面临的收入风险也随之增加。建议通过业务集约化管理和业务外包来降低成本,激活现有“睡眠卡”,提高客户忠诚度等策略来开发市场。
  (2)采用有效手段减少操作风险。①及时通知。当持卡人出现透支时,为了及时提示其透支情况并尽快补足存款,发卡行应在透支后的规定时间里发出透支通知书,或以电话等方式告知持卡人,要求其一定期限内弥补透支。②透支监控。发卡行应实行对持卡人透支的监控管理,及时掌握持卡人的透支情况,以便出现风险事项时得以及早防范。③透支催收。对于透支时间较长或透支金额较大的持卡人,应安排人员上门催收。催收无果或查找无下落的,不管是否达到规定的止付期限,应立即止付,以防止形成新的风险。
  (3)提高网络科技水平,完善资金清算系统功能。信用卡是一种科技含量高、风险大的现代金融产品。一方面,发卡行应统一规范,全面实现信用卡业务的联网;对进入系统的持卡人每天发生的透支进行全方位监控。另一方面,发卡行可提供网上结算服务,缩短清算时间和止付周期,杜绝持卡人利用时间差进行恶意透支案件的发生。
  (4)通过对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建立信用评分模型,利用技术手段甄别好坏客户。无论何种措施,均只能弱化而不能消除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银行可以根据客户以往的风险与贡献情况,制定信用评分模型,计算出处于不同分数段的风险概率和收益期望值。
  (5)建立完善的信息交流系统和信息交流制度。目前各行通过银联、人民银行的查询系统进行信用管理。此外,各行还可以建立银行间的信息共享系统来防范风险。

作者:赵鹏飞

来源:银行论坛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