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从“破窗理论”想到银行案件防范

2010/10/21 字体: 来源: 作者:

      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家詹巴斗曾经做过这样一项试验,他找来两辆一模一样的汽车,把其中的一辆摆在帕罗阿尔托的中产阶级社区,而另一辆停在相对杂乱的布朗克斯街区。停在布朗克斯的那一辆,他把车牌摘掉了,并且把顶棚打开,结果这辆车一天之内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帕罗阿尔托的那一辆,摆了一个星期也无人问津。后来,詹巴斗用锤子把那辆车的玻璃敲了个大洞,结果仅过了几小时,它就不见了。
  以这项试验为基础,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了“破窗理论”。该理论认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个建筑物的窗户玻璃,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的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久而久之,这些破窗户就给人造成一种无序的感觉,结果在这种公众麻木不仁的氛围中,犯罪就会滋生、繁荣。
  由“破窗理论”笔者不禁联想到银行的案件防范工作。近年来,各家银行都十分重视案件防范工作,农业银行更是在全行上下扎实开展了案件专项治理活动。那么,基层行如何才能把上级行的要求落到实处,确保不发生大案要案呢?
  笔者以为,基层行应该从“破窗理论”中得到启示。一要长抓,建立长效管理机制,营造遵纪守法、合规经营的良好氛围。案件防范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树立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时刻绷紧案件防范这根弦。通过长抓不懈,让停放银行这部“车”的社区,秩序相对良好,而不能相对杂乱。二要早抓,对一些违规违纪现象要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把案件消灭在萌芽状态,真正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也就是说,当发现第一块“玻璃”被砸时,就要及时修复,并追查责任人,防止造成“无序”状况。三要细抓,从细微处入手,从小事抓起,且不能以为一块“玻璃”无足轻重,不闻不问。 俗话说: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对员工“小过错”熟视无睹,不制止,不处理,就是对违规行为的默许和纵容,长此以往,就可能导致案件发生。老子说:天下难事,毕于一易,天下大事,毕于一细。所以,抓案件防范,必须从每一个细节着手,对员工的“小过错”要“小题大做”,严抓细管。
  因此,基层行在抓案件防范工作中,一定要高度警觉那些看起来是个别的、轻微的,但触犯了制度的“小过错”,一旦发现“小过错”萌发时,千万不要姑息,以防产生“破窗效应”。 吴光平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