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知识仓库 专家视角

黄燕秋:跨国收购兼并需注重法律风险

2008/12/2 字体: 来源: 作者:

 

  我在投资行业呆了25年,开始的时候在一个会计师事务所,专门针对投资行业做一些工作,然后在一家投资公司和英国金融监管局做了几年投资监管,后来去了“四大”中的一家工作。这25年的经历我就不细说了。
 
  从1999年开始我在伦敦跟中国打交道一直到现在,我的理解是中国在这过去的三十年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中,中国发展的如此之快,有部分是靠自己的钱,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很多国家的企业、政府对中国看好,向中国大量投资,使得中国有能力快速发展,成就了今天的中国。中国的今天一半可能是中国人自己努力出来的,另一半则是全球各个国家为他们的信心投资进来的资金促成的。

  我们讲并购的时候首先要想到这一点,早期很多的资金到中国来的时候,是什么理由决定了中国人自己来玩这个游戏,即在很多时候,为什么外国的资金要到中国来。
 
  现在的中国已经不像从前,在国际上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资金充足、实力雄厚的大国。最近一段时间,尤其是在金融海啸之后,大家均有这个念头,有了钱咱们可以出去购买一些东西,但是出去购买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交学费?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从90年代到现在,中国各个企业到国外投资之后,他们碰到了什么,从里面学到什么。到国外竞争不可避免地需要学习当地的成功经验和操作方式。中国人口虽然众多,但是世界人口更多,在这个情况的时候,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中国人如果真的要赚全世界的钱,下一步我们就需要了解剩下来的五分之四人口工作和赚钱的方式。

  中国在过去的几年中不断地、积极对外投资,数量在不断的增长,尤其是在去年,每一个月都至少有一个大大的新闻,2007年4月份,中国移动收购了巴基斯坦第五大的移动通信商。2007年每个月都有收购的消息,在金融海啸没发生之前,大家也没想到吧,在2007年初,投资的时候没想到2008年金融海啸会发生,这是绝对看不到的风险。我给大家解释一下有好几个风险。2007年购买出来的结果是怎么样呢?金融海啸的时候,平安在富通集团有了大量的损失,美国股市不断下降,从2007年9月份到今年9月份,全球每一个股票交易所都下降了至少40%,有些甚至下降了60%。国家开发银行投资巴克莱时的价格是每股7.2英镑,截至到2008年10月28日只有1.8英镑了,已经跌了一大半。但是,每个人都失败吗?不一定。工商银行(601398)在南非投资的标准银行来讲,还是一个挺成功的结果,什么呢?因为南非这个发展中国家可能没受到这个影响,南非的银行可能为了自己国家的要求,当时把自己的资金注意力注重在发展自己国家的要求上,因此避免了金融海啸的危机。这有好有坏。金融海啸后的并购风险和机遇到底是什么东西?给大家会带来什么东西?
 
  接下来我跟大家分享一下,在出国并购的时候,大家需要准备什么东西,需要面对什么风险,同时给大家分享一些案例。金融海啸把全球并购的目标变得很大、很广,现在全球最有钱的可能是中国,因为中国的许多企业拥有大量的资金,而且拥有到国外去购买或并购其他企业的欲望。但是需要思考的问题是,如果在国际上做并购的时候,并购后完全失败的机会很大,是35%,不太成功的机会也挺大,40%,真正成功的只是占17%左右。为什么呢?国外并购都是一种痛苦的说法。大家看了很多书,很多文章,说并购是很好的,可以快速实现战略目标、把竞争者吞掉。但是在你吞掉你的竞争对手后,还要接收到他不同的人员、职能、体系、系统、操作方式,需要把种种的变化情况引入你们运行的企业文化中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如果做得到你就会变成世界上很强大的竞争对手。有很多案例,最明显的就是微软,微软的并购有很明确的目的,他所作所为不是为了短期赚钱。大多数的中国人有一个概念,其实大多数的亚洲人也都有这种想法,就是永远希望赚外快,赚得很快,越快越好,很多时候就把钱投资在一些方向连自己都不了解的地方,为什么?就是以后能够赚大钱,我们做生意赚钱,有那么容易吗?把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放在不了解的领域,失败的机会是不是很大?当然很大。为什么很大?对这个行业根本不理解。有几个例子跟大家分享,就是并购那些根本跟你不相关的东西。并购买的时候是为了将来十年、二十年的事情,并购不能为了短期,今天早上到现在大家讨论美国这种金融传导的概念下,上市公司投资者对上市公司在美国短期的分红要求和股票价值增长的压力下,很多人会向短期的概念做。但是有没有发现到,像微软这样公司,永远向着长远目标做,而有很多的公司是在短期,特别是所谓的能源机构。如果是为了短期目标赚钱的话,失败的机会就会特别大。
 
  为什么跨国并购成功率这么低呢?最为关键的是并购的风险因素太多了;二来是对风险因素的控制和后期整合治理不顺,很多人购买了这些企业以后搞不定,搞不定怎么把这个企业整合到自己的核心业务里面?搞不定的话就会产生很多的摩擦,钱投资进去这么多,到最后会浪费很多精神把它搞定。出钱买一个企业的时候,是看这个市场的价钱多少,他以前的竞争对手如何,这就是我们的目标,这个价钱就这么多。但是往往很多人没有想到,我把这家公司收购来之后,我要花多少精力、时间、人力把这家公司前途整合成我想要的东西,这个价值很多时候没有人把它放在这个价钱里给与适当的考虑。
 
  当然你想买一个你想要的东西,你想把价格降低但是卖方不肯,但是你至少要有这个想法。并购的风险太多了,财务风险、经营风险、整合风险、文化、不可预知的因素、经济战略规划、市场竞争、信息不对称、决策风险、政治风险。对中国来说政治风险是一件很大的事情,为什么呢?中国的现状是什么?大部分的上市公司也好,非上市公司也好,最终的拥有者是国家,很多从中国出去的用于并购的资金都是为了发展国家某种重要的经济要素或是其他政治要素而去实施的,没有按照企业自己的想法去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对外并购的目标和它的操作方式与美国到中国并购的目标很不一样,最大的风险是什么呢?最大的当然是政治风险,政治风险对中国来讲是同样很重要的,每一个企业把资金从中国拿到国外投资,身为一个企业你出到国外投资,结果是为中国带来一个比较长远的收益,这个特别重要。反过来其他国家也会对你有一个很大的政策影响,比如中海油想收购优尼科的时候,美国政府就给它一个很大的困难,优尼科对美国来讲没有很大的影响,因为优尼科真正的业务有70%是在美国之外,本来影响不到美国石油的供给和国家安全,也没有影响到美国自己国家的政策,但是它身为一个美国公司却被关联到了美国政府的想法。所以在那段时间,美国政府给中海油设置了很大的障碍,最终并购无法实施。不知道你们看过《世界的战争》这本书没有,其中一块就是讲到每一个国家一百年后谁胜谁败其中的决定因素一是石油,二是地、水。对一个高度发达的国家来讲,石油不可缺少的资源,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也对石油有较高的需求,这就要求各石油公司不断到国外采购石油,这个要求是挺高的,在这种情况下,中石油、中海油到国外国家购买。最近中石油在非洲某些国家员工被绑架就体现出这种政治风险是很高的,但是风险永远是有代价的,这个代价就是在国家有这个要求的时候避免不了是去承担的,这个风险要知道。
 
  财务风险,中国真的有钱吗?每次你出国购买的时候是很大的份额,对于一个单独的组织来讲,上市公司的职能永远还是有限的。中国在慢慢鼓励每一个上市公司要根据自己的战略目标赚钱,除非在逼不得已(不会说你失败了)的时候,国家不会把钱投给你。财务风险这块,现在财务资源是有限的,出去购买的时候后面已经没有了后台,没有后台意味着你要对每一单财务投资的要求要有一定的认识,至于有多少钱?不够要跟谁借,借在什么国家?用什么国家的钱?美金?人民币?忽然出到国外,资金这块你要知道的东西,你所要控制的东西忽然间就大了很多,美国公司做了这么多,他知道怎么做。当然你可以说在这块找一个投资银行想办法,如果你想到这一点是对的,投资银行对中国本土出国要怎么融资,融资方式的不同,从不同的份额,对国际上很多投资银行在中国对中国的要求还是在学习之中,而且一定要学习,现在中国出去并购不是很多,每件事都是很新鲜的。所以在这一块,出国并购,财务风险一定要想到。

  决策风险,买?不买?买吗?不买吗?中国大部分上市的公司都是数一数二,在中国他们的状况都是挺好的,在中国可以用垄断来形容他们的市场地位,垄断的意思就是说你在开价钱上,在你自己的操作上都有自己的定义,因为没有竞争。但是在国外就不行了,国外的竞争激烈,所以在中国大,到国外可能不是最大了,怎么办?有竞争对手,在决策上就要有比较清晰的一套信息来为你做这个决策。这里说一个不是很好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在中石油做,有的时候他说,我们到国外买油田,买油田的时候不知道底下是不是有油的,但是我们永远要找的,但是我们每买到一块地,里面有没有油,我们不是100%知道,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他没有油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但是很多行业,能源这些公司你会体会到这种风险是永远会存在的,你在投资每一笔巨额资金买这块地的时候,你是不是应该花多一点钱去探讨这一块地下是不是有这些东西?有很多人到真正要买的时候都没有做到位,有的人很急,有的人在压力迫使下很仓促就买了。其实,你永远有一个办法,你可以不买。

  整合、治理风险,我见过很多了,我以前做监管工作的时候,,看到并购之后整合失败的例子太多了。有的整合一百天以后还没有把事情搞定,比如说你没有一个蓝图,人怎么去分工,他的业务怎么去拆,他在各个分公司的组织结构怎么拆,怎么分的话,如果这一百天里你没做好上述事情的话,那你以后就会很痛苦,而从中国人来讲,中国人很不喜欢挑战,不喜欢打架,很多时候喜欢一起合作。中国人喜欢谈,在宽松的环境里,谈得好就握握手,同甘共苦,一起走路,一边走一边享受,如果痛苦的话大家一起感受,对目标是不是到最后一起走完的时候比较清晰都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