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研究 民营企业

民营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研究

2011/2/10 字体: 来源: 作者:

民营企业风险防范与危机处理研究
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一些民营企业纷纷陷入危机,造成较大的社会影响。从一定意义上说,民营企业的财富也是社会财富,民营企业发生危机,必然造成社会性影响。维护民营企业的正常经营和健康发展,就是维护社会财富。重视民营企业的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就是重视社会财富,重视社会和谐与稳定。
民营企业风险产生的原因
研究结果显示:目前全国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只有3.5年。寿命在10年以上的占24.8%,6到10年的占42.3%,5年以下的占32.9%。全国每年新生15万家民营企业,同时每年又能死亡10万多家。宁波市的情况也是如此,民营企业的平均寿命为4.9年,每年有6000多家私营企业诞生,同时又有2000多家消亡。造成民营企业短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不注重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
当前民营企业的危机是普遍存在的,据不完全统计,14.4%的企业有高度危机,40.4%的企业有中度危机,45.2%的企业有轻度危机。而且民营企业面临的危机种类繁多,涉及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民营企业在创办、决策、融资和管理等方面的特有问题,伴随而来了独有的风险。
1、民营企业产生于转型时期,隐藏着产权的风险。
民营企业是伴随着政策放宽和法律完善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由于处在体制转型的特殊时期,多数民营企业都有先天不足,产权制度有重大缺陷,企业制度不规范。产权风险是指企业的财产权利因约定不明而对企业发展或实际投资人产生不利后果的风险,主要包括因企业设立时的产权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产权结构风险和因企业治理结构不合理而产生的治理结构风险。
在产权结构风险中,比如仅由夫妻二人作为股东的“夫妻”公司。“夫妻”公司往往将家庭财产与公司财产混为一体,在发生债务时往往难以确认。如果夫妻婚姻出现问题,对公司发展造成较大影响。又比如公司的实际出资人出于各种原因不愿意以自己的名义注册公司,而是采取自己出资,由他人登记为股东设立的“影子”公司。有的民营企业其实是私人出资的,但是为了寻求与国有企业公平的权利和地位,却选择了戴集体企业的“红帽子”。这些公司的实际经营管理权都掌握在实际出资人手中,而实际出资人和名义出资人之间存在着法律权利的错位,轻则导致实际出资人预期权益的落空,重则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了无法预见的风险。
在治理结构风险中,民营企业在刚设立时一般都采用家族式管理,有的家庭企业或朋友合伙企业,开始时靠血缘关系和朋友义气扑到创业上,而没有产权意识,这种公司治理结构的风险主要表现在因所有权和经营权不分而难以走出家族利益的怪圈。在创业时家族利益高于一切,在创业稍有成就后个人利益就会突现出来。一旦发展了,会因内部产权争执,而兄弟反目、朋友成仇。这种家族式的治理结构在一定时期内能适应民营企业发展的需要,但其必将限制企业在更广的范围内更有效地配置资源。
2、民营企业决策上的随意性,隐藏着经营的风险。
改革开放促成了民营企业的发展。持续的经济增长、体制改革、经济转轨和改革前极度匮乏的物质资源促成了无限商机。在混乱又清晰的增长中,民营企业主们凭借自己独特的眼光、胆略和勤奋完成了原始积累。 这种快速成功造成了民营企业主们的极度自信。这种自信往往容易蒙蔽企业主的眼睛,看不到市场环境的变化、市场竞争的激烈、行业发展飞跃、经济增长模式的转换、经济运行周期的变更等导致企业再次增长和持续增长所需的关键因素的变化。企业主在做未来规划和决策的时候,是以理想的经济环境为基础,对未来会遇到的困难预计不足,不对未来风险进行管理,凭经验进行市场判断,凭意志和愿望进行经营决策,凭个人威信进行内部管理。这种赌徒式的决策不能在增长与风险中谋求平衡。这种决策的随意性给民营企业带来了很大的风险。
同时在“快速求大”思想指导下,民营企业盲目实行多元化,不注重核心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培养,导致企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降低了企业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能力,导致企业不可持续发展甚至是生存危机。
3、民营企业融资上的饥渴性,隐藏着金融的风险。
民营企业的老板们似乎天生就有一种投资做大的冲动,不少民营企业在短短几年之内,就做大了规模,并涉及多个行业。这种速度是靠正常积累无法实现的,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落后于民营企业发展需要,无法满足民营大型企业规模扩张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等投资需求。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信用、缺乏担保物等企业内部原因,也受到我国金融市场以及信用体制上存在的缺陷的限制。我国的金融市场存在“体制歧视”。在我国现行的金融体制下,银行贷款在投向上对不同所有制企业给予不同待遇,存在较为明显的所有制歧视现象。我国信用体制的不完善,是造成民营企业融资难的因素之一。由于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规模小,固定资产少,土地、房屋等抵押物不足,流动资产在生产过程中易发生物质形态变化,无形资产又难以量化等特点,因而向银行申请贷款时需要第三方提供保证,这就依赖信用担保体系的完善。此外,由于民营企业资产结构特点、金融机构在抵押物上的偏好以及中间服务环节的不协调,使得民营企业抵押担保难落实,这也是当前民营企业申请金融机构贷款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在规模扩张中战略定位模糊,管理决策失当,信用基础薄弱,扩张速度和规模过快。这些都导致了企业资金链脆弱,极易引发危机。
4、民营企业管理上的家族性,隐藏着传承的风险。
绝大多数民营企业都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并不一定是落后的、应被淘汰的制度,在《财富》的500强中,有三分之一以上都是家族企业,像杜帮、松下、索尼、奔弛、西门子等国际知名大企业曾经都是家族企业。家族企业的兴衰主要在于采取何种企业治理模式,家族企业一般都采取家族制治理模式,这种模式有很大的缺陷: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排外倾向严重、任人唯亲以及企业行为短期化等等。在我国市场经济发展初期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模式降低了企业内部管理成本;同时家族成员之间的彼此忠诚,有利于企业利用市场不完善的漏洞来寻求发展。因此,它对民营企业的初期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市场的不断完善,这种模式在人才资源和知识结构方面的局限性逐渐暴露出来,与现代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背道而驰,使得企业规模难以扩张,甚至被其它竞争对手所击败。因此,家族企业普遍都是中小企业,而大型企业却很少。像杜帮、松下这类企业随着企业发展规模的需要,都采取了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因此才得以持续稳定地发展。
绝大多数都是“老公是老总,老婆是会计”的家族制企业。他们内部结构简单、管理层次较少、企业成员间的信任度较高,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效率,在企业创业初期,这种治理结构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随着企业的逐步发展壮大,这种治理结构劣势也逐步显现。随着市场环境的逐步完善,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企业规模的扩大,家族制企业的积极因素也逐渐转变为消极因素,由血缘关系和地缘关系而产生的宗法性和封闭性,以及企业家能力的极限极大地制约着私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首先家族制企业限制了优秀人才的合理流动。始终是个外人的感觉使得企业所需人才很难在企业驻足。同时家族化管理过程中,如果对于亲缘与利益关系处理不当就更容易出现难解纠纷,当利益冲破血缘关系甚至会发生一些伤及人身安全的严重后果。此外,对于一个大的企业,完全由一个人操纵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企业各方面处于企业家个人情感的控制下,完全没有制度的规范和保证,就无法与现代商业社会接轨,同时也无法被外部的法律社会所接受。种种原因制约了企业的传承性,有的甚至一代而亡。
民营企业风险防范和危机处理的对策
1、教育引导民营企业家增强自律意识和风险意识。
民营企业家是企业的领导核心。企业家自身一旦出问题,那么对企业将是致命的打击。企业家的观念引领着企业的决策,企业家自身树立风险意识,才能确保企业各项风险防范制度的落实。
(1)加强对民营企业家在政治上的引导。要坚持充分尊重、广泛联系、加强团结、热情帮助、积极引导,使广大民营企业人士做到爱国、敬业、诚信、守法、贡献,致富思源,富而思进,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积极回馈社会、造福人民,做合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做好民营企业家的思想政治工作,才能确保民营企业发展的政治方向。
(2)增强民营企业家的法律意识和诚信观念。民营企业家控制着民营企业全方位的经营,对企业的违法行为的发生通常都负有个人责任。因此要防范和化解民营企业的法律风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