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后危机时代商业银行的经营监管之道

2010/7/20 字体: 来源: 作者: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银监会的监管部署,如何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后的重大机遇,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实现战略转型,并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增强金融对经济服务功能,等等,这些都对银行业提出了新的考验和挑战。今天,天津银监局副局长王俊寿做客《首席观点》,他认为,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银行业要善于总结危机之训,勇于认识自身之瑕,不断完善经营管理之道,才能够真正屹立于世界金融之林。

  中国银行业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记者:您对现阶段中国银行业的总体评价如何?

  王俊寿:中国银行业经过近几年的改制、改革和改造,已经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图腾。好的方面已经很多了,我还是从不足方面谈点看法。首先,规模大,但实力不强。当前,中国银行业更多的是在跑马圈地,急于把蛋糕做大做强,而非努力做优做精,在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过程中,仍有许多薄弱环节,如核心竞争力、风控能力、公司治理、IT建设、创新能力等方面,与国际大银行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其次,机构多,但能力不足。中国银行业享有制度性利差的优势,掌握无风险套利空间,盈利水平不能完全反映经营管理水平。从现状分析,经营差异性不明显,整体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不足。再有,讲“因我而变”比较多,讲“因你而变”比较少。银行一些经营理念还是以自我为中心居多,讲以客户和市场需求变化为中心少。比如银行内部的逐级授权、层层设卡,迎合了银行加强了风险管控的目标,但同时也延长了客户的等候时间。还有,找“客观原因”比较多,找“主观因素”比较少。有些银行在经营中出现问题后总是会强调客观原因,而没有从主观上找原因,缺乏寻找自己缺陷的主动性,这是一种影响银行发展的桎梏。

  记者:请具体谈一谈当前中国银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王俊寿:一是“同质同类经营”。类似超市一样,大家都是卖的雷同的东西。产品种类和服务模式都趋向同质同类,经营策略也呈现“一边倒”,都是围绕大企业、富人群“下手”,而对小企业等弱势群体却不能提供必要的金融供给。二是“银行办成当铺”。应该讲,银行经营的最高境界是“信用不如担保,担保不如抵押,抵押不如质押,质押不如信用。”现实却是恰恰相反,贷款过分依赖第二还款来源即各种固定资产抵押物,银行办成了“当铺”,增加了交易成本。三是“官商习气犹存”。银行业的定位应该是第三产业,但是,一些经营者的思想意识还没有真正转变到市场上来,很多人还在坐等客户上门,主动服务能力尤其是对弱势群体的金融扶持力度亟待提高。四是“考核激励扭曲”。银行是经营风险的企业,应该按银监会提出的“风险可控、成本可算、商业可持续”原则,在经营发展中坚守科学发展的理念。但目前一些银行仍然存在以“规模论英雄”的思想,短期膨胀效应胜过长期发展目标,并引发一些案件和风险事件的发生。五是“打左灯向右拐”。主要表现在一些机构空喊社会责任,实际还是谋求商业利益。监管部门在引领银行业承担好社会责任方面,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但是,“傍大款、垒大户、贴富人”的现象仍然盛行,而对“三农”和普通大众的金融服务严重不足,形成了结构性的“马太效应”。

  金融危机带来的启示

  记者:金融危机到底给了我们中资银行哪些教训与启示?

  王俊寿:关于此次危机发生的根源及带给我们的冲击与思考,已经有许多仁人智士做过全面而系统的分析,在这里不再赘述。我只总结了以下几句话,供大家讨论。一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矩就是高速公路上的路标、交通路口的红绿灯,随意地超车、并道,就有可能酿成大祸。欧美的银行唯利是图,作茧自缚,忘乎所以地追求利益,不按规矩出牌酿成危机。二是传统是里,创新是表。欧美银行的创新往往抛开了“里”,只剩下“表”,这种创新实为空中楼阁,经不起市场检验。我们提倡商业银行按照“成本可算、风险可控、信息充分披露”的原则,围绕银行传统业务、服务于实体经济展开创新。三是资本为根,现金为王。银行存款就好比公共汽车一样有上的有下的,有存有取银行才有钱,客流量平衡了才能保持运营稳定。一旦都来取钱,银行就面临挤兑风险,看来,做好流动性管理是多么的重要。四是为之未始,治之未乱。投行过度创新、金融消费者热衷于高回报、监管部门过度依赖于市场自发调节等共同点燃了此次危机。如果能一直秉承审慎监管理念,出现问题“打早”、“打小”、“打在萌芽”阶段,就可以避免滚雪球效应。五是适度是苗,过度是草。虚拟经济远远脱离实体经济,过度金融化,金融发展失调;过度杠杆化,金融创新失控。因此,经济发展的长期失衡是危机祸首。做银行要学中庸之道,适度是最重要的。六是才者德资,德者才帅。“有德有才是极品,有德无才是正品,无德有才是废品,无德无才是毒品”。华尔街的精英们在“德”上有所缺失,急功近利,贪婪无厌,对于危机的发生是难辞其咎的。看来,德才兼备的人才战略对银行的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七是大道至简,大业至善。把简单问题复杂化是科学,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是艺术。商业银行开展金融创新活动,务必遵循“认识你的业务”、“认识你的风险”、“认识你的客户”、“认识你的交易对手”的监管要求,针对不同目标客户群,提供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银行业未来的经营与监管

  记者: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商业银行经营和监管应该如何做得更好?

  王俊寿:总结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我们也应该反思中国银行业的业务边界,大而全并非最好,小而精也可以赢得长期效益。《孔子家语·五刑解》有句话,“行之以礼,出之以仁;成之以信,守之以诚”,晋商票号“重信义,鄙利己;奉博爱,戒奢华”的经营之道,对于现代商业银行有很大的启发。诚实守信,规矩做事,坚持长期发展目标和短期增长目标的有机结合,实现社会责任和商业效益统一,既是企业公民应有的品质,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法宝。概括而言,我认为做“好银行”应遵循和如下几条原则:1.关于竞争和发展方面,“木桶理论”认为,银行经营的好坏,不是取决于“长板有多长”而是取决于“短板有多短”。所以,各家银行业机构要找到自身在发展当中的短板或软肋,不能一味地贪快求大。如,大型银行的人员素质、中小银行的品牌建设、地方银行的资本状况与合作机构的公司治理等都可能是本类机构面临的“短板”。“绳子总在细处断”,只有拉长短板,提高竞争力,才可能赢得市场。2.关于风险控制方面,根据墨菲定律,坏事如果要发生,则肯定会发生,虽然概率小,但危害很大。对银行业机构来讲,一旦发现经营管理中不良苗头,就要马上从根源头上遏制,拔掉钉子,补上漏洞,否则后患无穷。因为小问题蕴涵大风险,千里之堤,毁于蚁穴。3.关于人力资源管理方面,按照彼得原理,员工一直晋升,直到不能胜任的位置。其实,一个好的员工可能就是一个大头兵,并不一定能成为好的领导。很多出现案件的银行,其用人的标准都是“唯业绩论”,而忽视他们的品德和管理风险的能力。只知道踩着油门往前跑,却不知道踩刹车。因此,选人机制上要量才使用,放对地方是黄金,放错地方是垃圾,升迁并不是员工职业生涯的唯一出路。除了职务晋升和物质待遇,还应有精神激励和文化熏陶。4.关于创新方面,与引发次贷危机的创新过度相比,我国明显还是创新不足。所以,我们不能因噎废食,还是要积极鼓励风险可控的创新。根据达维多定律,创新就是第一个使用新产品,第一个淘汰老产品。当然,这也要看机构个体的综合能力而定,对于风险管理较好的银行,鼓励其开发灵活多样的金融产品,满足不同的需要;对于风险防范体系较弱的银行,不要急于求成,要善于借鉴其他机构的好的做法和经验,取其精华,量身定做,科学巧妙地转化为适合自己的业务或产品,绝对不能是简单的克隆。

  记者:根据您的经历,您在金融经营机构从业多年,现在又转换角色从事监管,有哪些体会?

  王俊寿:确实是感慨颇多。既有对过去在商业银行工作的反思与总结,更有对做好新形势下银行业监管工作的切身体会。关于金融业发展问题,一定要树立以下发展观:一是发展是硬道理,硬发展没有道理,不顾安全的发展更没道理。所以,要追求风险可控下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困难困难,困在家里就是难;出路出路,走出去就有路。大型银行要跨出国境,中小银行要跨区经营,地方银行要辐射区域。三是没有公司业务今天没饭吃,没有零售业务明天没饭吃。中国银行业整体都面临业务的战略转型。四是不贷款等死,滥贷款找死,做好信贷业务是一门艺术。关于金融管理方面,一是上级要多领导、少管理;下级要少领导、多管理。上级行要多宏观少微观;下级行要少宏观多微观。二是领导管“面”,中层管“线”,员工管“点”。站好岗,把好门,守好摊,管好家,这是一个责任衔接和落实的流程,上下联动互为尽责。三是银行前中后台实质上一种上下游的“供应链式”服务关系。大家不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