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燕京啤酒规章制度与合规管理实践亮点
(一)制度管理体系的系统性构建
第一,以“三可二全一根筋”为核心思路。具体指,“三可”即严谨性、可执行性、有效性,“二全”涵盖全流程、全环节,“一根筋”体现持续深耕的决心。将制度管理作为“一把手工程”重点推进。
第二,形成170项三级制度架构。通过“五期优化规划”分阶段推进制度迭代,以“小步快走、持续完善”的节奏,确保制度与企业“二次创业 复兴燕京”的战略及业务转型紧密衔接。
第三,建立多维度制度保障机制。每年至少一次制度评价与缺陷整改;随上级法规修订、管理要求更新及时完善制度;结合经营纠纷、审计问题反推制度优化,联动风险、内控、合规、追责、审计等“大监督体系”,由法律部门协同推动制度修订,确保其科学性与合规性。
(二)合规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的亮眼成果
第一,ESG与体系认证。构建ESG管理体系,发布首部ESG管理手册,成为中国首家通过ESG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获合规、创新、社会责任“新三体系”认证,是国内首家在公司治理层面实现这三维度全面认证的企业。
第二,法务与内控融合。通过法务与内控工作有机结合,建立法规要求转化为制度流程的机制,合规管理体系获“中国法治报社第二届企业法治建设创新成果奖”“北京市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
第三,标准化与低碳实践。参与5项国标、8项团标制定,获“2023年度标准化工作先进集体”;推进碳足迹核算,发布U8碳足迹白皮书,入选“中国服贸会低碳品牌100家”及“北京市企业社会责任优秀案例”。
二、各企业代表交流发言
(一)制度管理的共性探索
多家企业提及制度分类分级、全生命周期管理,通过“一会六审”强化制度严谨性;部分企业拥有180项左右制度,年度修订量达三四十项,强调通过年度评估、分阶段优化减轻工作量,实现与业务的动态适配。从央企到民企,均认可制度管理是企业运行的“基础抓手”,尤其在合规项目中,需先梳理现有制度、识别风险,再推动体系完善。
(二)数字化与智能化的前沿思考
某民企代表结合自身数实融合经验,建议探索“企业法律合规智能体”或“法律合规大模型”,将制度全生命周期管理与数字化转型、AI技术融合,实现制度冲突自动校验、执行效果跟踪等智能化功能,推动合规管理进入新维度,并表示愿意作为民企代表参与相关实践。
(三)跨行业协同与经验共享的呼吁
某大型国企代表提出,不同行业企业在制度管理底层逻辑上高度相通,建议通过行业组织、中介机构或国资委体系,协同制定基础性制度通则、框架指引,减少重复劳动;搭建共享平台,促进国企、民企及跨行业经验流动,提升整体行业制度建设与合规管理水平。
三、结语
规章制度管理已从传统的“合规审查”升级为“体系化建设”,是企业依法经营、战略落地的核心支撑,法律部门在其中的角色从参与转向牵头,挑战与价值并存。
燕京的分阶段优化、ESG落地,民企的智能化探索,央企的分类分级管理等,均可为不同类型企业提供借鉴。此次会议不仅让参会者直观了解了燕京啤酒的生产与管理实践,更在制度与合规领域形成了深度共鸣,为后续跨企业合作与行业进步奠定了基础。
代表们一致认为,未来需推动制度管理与数字化、智能化深度融合,同时加强行业协同,通过共享与创新,共同提升企业合规管理与制度建设的精细化、高效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