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节选自《日本企业法务部模式与花王在中国的经验——基于日本经营法友会的数据分析》,由花王株式会社李丹丹撰写,并刊登在《中国企业法务观察》第八期。在企业全球化与合规监管日益复杂的今天,法务部门早已不再是单纯的“救火队”,而是逐步成长为企业的“战略导航员”和“风险管控师”。日本企业以其独特的法务管理模式著称,其经验对中国企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基于日本经营法友会最新调查数据,并结合花王集团在中国的法务实践,深入剖析日本企业法务部的运作模式及其在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一、日本企业法务部的整体图景:数据背后的趋势
日本经营法友会每五年开展一次的法务部门现状调查,是观察日本企业法务生态的权威窗口。2020年的第12次调查覆盖了超5000家企业,揭示了以下关键趋势:
(一)法务部门设置常态化,但集中化程度高
近70%的企业设立了专职法务部门,其中近九成企业的法务人员集中在一处办公。大型企业虽存在多点分布,但72.7%建立了定期向总部汇报的机制,体现了强有力的总部管控。
(二)核心业务聚焦风险预防,合规参与度待提升
法务部门最重视的三大业务是:风险预防(91.7%)、重要项目支持(49.1%) 和纠纷诉讼应对(41.7%)。而在合规、知识产权、公司治理等领域,法务部门作为“主管”的比例普遍低于40%,更多是参与角色,尤其是在非金融行业。
(三)深度参与经营决策,信任度高达八成
调查显示,约80%的企业在经营决策涉及法律要素时会征求法务意见,其中超半数企业的意见“经常被采纳”。更有81.5%的企业表示经营层“信任”或“非常信任”法务部门。而不被信任的主因是“知识能力不足”、“组织权限不足”和“人员不足”。
(四)招聘以经验型人才为主,数字化进程加速
超60%的企业倾向于招聘有经验的法务人员。合同管理方面,超70%的企业要求合同必须经法务审查,但法务数字化正快速发展:25% 的企业已使用合同管理系统,16% 采用电子合同,12% 开始尝试AI合同审查。
(五)日本企业外部律师合作新趋势:需求国际化、选择专业化与管理标准化
近年来,日本企业与外部律师的合作呈现出深度与广度双重扩展的趋势。调查显示,超四成(44.6%)的企业近五年增加了日本本土外部律师的使用频率,而近半数(49.9%)的企业则更多地借助海外外部律师的服务,反映出企业法律需求日益复杂且国际化程度提升。与此相应,近一半(49.5%)企业的外部律师费用支出呈现增长趋势,表明法律服务的投入持续增加。
在选择外部律师时,企业表现出高度理性且关注点明确。其核心考量因素前三名分别为:律师在特定领域的相关经验(88.4%)、报酬金额(82.2%) 以及 案件处理速度(46.7%)。这一偏好顺序清晰表明,专业能力是企业选择合作律所的首要基石,其次才是成本控制,同时高效的问题解决能力也备受重视。
此外,企业法务部门的规模与管理的规范化程度呈正相关。数据显示,超大规模法务部(31人以上)中,有23.5%已制定了成文的外部律师选择标准,而这一比例在中小型法务部门中显著较低。这表明,规模更大的法务团队更倾向于建立系统化、标准化的外部律师管理和评估机制,以实现更高效、更精准的优质法律服务采购。
二、花王在中国的法务实践:从零起步到战略伙伴
花王集团作为拥有137年历史的日本日化巨头,其全球法务管理体系以及在中国的本地化实践,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跨国企业法务建设的优秀范本。
(一)全球法务架构:集中与分层相结合
花王全球法务体系由三大部门构成:法务部(负责咨询、合同、诉讼)、品牌法务部(商标与打假)和合规推进部(合规体系与培训)。全球超100名法务人员通过清晰的汇报机制(当地→区域→总部)实现高效管理,并依据《花王全球法务准则》实现标准化与本地化的平衡。
(二)在中国:从“项目制”到“功能化”的演进
花王于1993年进入中国,初期并无本地法务团队,业务依赖总部法务出差支持。2000年初,首位本地法务入职,开启了中日法务日常协作。2004年左右,中国法务部正式成立,至今已发展成为5人团队,深度支持中国9家法人公司的消费品与化工业务。
(三)中日协作:双轨并进,能力互补
中日法务职能分工明确、互补协同。中国法务部侧重本地业务支持,涵盖合同审查、法律咨询、诉讼仲裁、知识产权保护、合规体系建设及法规动态跟踪等。日本总部法务部则于2009引入中国籍法务人员,强化对中国相关事务的整体管控能力,除直接处理涉及总部的中国业务外,还承担知识输出与能力建设职能,通过定期举办中国法务学习会,提升日本员工对中国法律环境的理解与应对能力。
双方在具体案件处理中依据情况决定主导方,始终保持高效沟通与信息共享,致力于在早期阶段识别及规避法律风险,共同支持花王在中国市场的稳健发展。
(四)展望未来:成为业务的“规划师”而不仅是“审阅者”
面对中国《民法典》、《数据安全法》、新《公司法》等一系列法规变化,以及跨境电商、AI商业模式等新挑战,花王法务部正积极转型:第一,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参与商业模式设计;第二,从条文审阅到全局风险管控;第三,从法条解释者到商业赋能者。
作者认为,传统的“中国法律不明确”、“合同无人细读”等观念早已过时。新时代的中国法务必须懂法律、懂业务、懂战略,才能为企业创造真实价值。
三、启示:对中国企业与法务从业者的思考
日本企业法务部的演进和花王的在华经验,为我们提供了多重启示。
第一,法务的价值源于深度参与业务与决策。法务部门必须前移风险管控关口,成为经营决策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第二,标准化与本地化需平衡。集团需建立全球统一的法务准则与流程,同时充分授权本地团队,应对区域特殊性。
第三,人才是核心能力。既需要引进有经验的专业人才,也需要通过持续培训提升内部团队的业务理解力和战略视野。
第四,科技是重要赋能手段。积极拥抱合同管理系统、电子签名乃至AI工具,将法务人员从繁琐事务中解放出来,聚焦高价值工作。
第五,中国法务环境已进入“高精度、强监管”时代。这对法务从业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必须持续学习,迭代能力,方能应对挑战。
结语
本文不仅提供了日本企业法务管理的宏观图景,还通过花王的实践展示了一套可复制的跨国法务管理体系。正如花王所秉持的“走正道”理念,法务工作的最终目标与企业经营的终极目标是一致的:在合规的框架下,可持续地创造价值。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这正是所有法务人需要坚守的正道与前行的方向。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
这里在顶部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