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中国法律风险管理网

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会员须知

86-10-51261126

当前位置: 首页 专题研究 资本市场

动产融资担保要注意法律风险

2008/7/29 字体: 来源: 作者:


  7月25日,宁波鄞州区,雷阵雨。
  彭晓峰站在玻璃窗前,看着雨水像线条一样从玻璃上滑过,曲线优美而柔畅,心情似乎轻松了点。这天上午,有朋友打电话给他,问他有没有兴趣一起去看看动产融资担保。
  什么是动产融资担保?他朋友说也不是很了解,听说是能让存货“动”起来的担保。彭晓峰第一次听说这种业务,想去看看。
  第三方监管
  下午四点,本报记者、彭晓峰和他的朋友驱车前往望春工业园杉杉路1号。通过三层共72级的楼梯,看到玻璃门后的招牌,彭晓峰嘀咕了一下:“新银通”。接待我们的是宁波新银通股份有限公司的毕丽芳总经理。
  “我们公司主要是利用现代远程网络监控技术,通过自行研制开发的远程动产融资担保实时监管系统,为银行提供动产融资担保监管服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三方监管”,落座后,毕总开始介绍公司的业务。
  能不能举个例子?彭晓峰有点不太理解包含那么多专业术语的业务。
  毕总略一沉思,“很简单,假如你想从银行借款,但却没有任何固定资产作担保,有的只是流动资产,比如存货,通过新银通提供的第三方监管业务,银行就愿意以存货作担保给你贷款。”
  什么存货都可以吗?毕总说,任何存货都可以,新银通现在监管的品种涉及机械设备、钢材原料、燃料油、有色金属、轻纺、矿产资源、化工等多种产品,下一步还准备探索在建船舶、交通工具等动产的监管。
  通过这种方式,银行一次能够放出的贷款有多少?监管费用怎么计算?“一般在2000万左右,监管费用每年按贷款额的0.5%至1%计算,也就说每笔每年在20万以下。”毕总说。
  存货能不能“动”起来
  听起来似乎不错。
  每年,彭晓峰外购的面料都在五、六千万元以上,虽然从月度数据来看,每个月也就上千万的量,但考虑到经营的需要,面料总会维持一定量的库存,而成衣也因为交货期的问题,会有一定库存,加起来量也不小,如果这部分存货能够盘活,无形中又多了一笔可用的资金。
  不过,彭晓峰有点怀疑,银行究竟接不接受这种担保方式。
  对于这种怀疑,毕总似乎早有准备,表示愿意介绍相关银行业务部门及已经接受这种业务的公司了解更加完整的信息。
  很快,我们来到与新银通公司开展合作业务的一家银行。据该银行内部人士介绍,该银行早已开展融资担保业务,甚至可以追溯到2003、2004年。当时物权法还没有出台,动产质押是动产融资担保的主要方式,质押动产的监管主要由银行自己去做,但随着业务的发展,银行根本无法派出足够的人力去监管这些动产,而且没有一套比较系统的监管措施,也面临很多的监管风险,所以银行方面希望能够将这项业务服务外包给第三方监管机构。
  目前,各银行交给新银通公司监管的动产融资担保贷款业务已经超过10亿元人民币。
  而后,我们来到攀钢集团长城特殊钢浙江销售分公司。据销售公司会计师张先生介绍,销售公司因为固定资产较少,但需要的流动资金却很大,为了从银行贷款,一直和广发银行宁波分行开展存货的融资担保贷款业务,贷款额度是1000万元。
  “我们认为很划算,平时2000吨的货物放着也是放着,要压不少流动资金,通过动产融资担保,存货被盘活了,而且支付给监管方的费用每年只有5万元”,张先生很高兴地介绍他们的经验。
  动产融资担保的前途和风险
  动产融资一直是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部门提倡用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重要举措。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刘萍认为,由于中小企业手里70%到80%握有的都是动产,通过动产融资担保的方式将有效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但动产融资担保也有不少风险,一是法律风险,二是管理风险。据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李伟博士介绍,去年生效的《物权法》为动产融资担保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不仅规定了动产质押、动产抵押,还增加了浮动抵押。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进行浮动抵押登记、在建船舶登记等还缺乏明确的操作规则。
  此外,银行方面还担心第三方监管者的管理风险,如果监管不到位,出现了风险,虽然第三方监管者也要承担部分责任,但更大的受害者还是银行。
  目前,诸多银行对动产融资担保业务进行第三方监管的态度是,尝试并观望,虽然前景广阔,但不敢贸然扩大动产融资担保业务量。
  不过,毕丽芳则比较乐观,认为第三方监管业务作为银行服务外包的新模式,有物权法和刑法相关条文的制度保障,再加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动产监管风险预警系统,上述风险能够得到有效控制。
  对彭晓峰来说,一圈求证下来,动产融资担保还真让他有点心动。他说,要是自己能挺过当下的困境,未来的融资,动产担保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当然,他也有担忧,动产担保毕竟还处在萌芽阶段,银行各方的接受程度有限,如果没有国家层面对其进行规范,制定行业标准,未来能够走多远还很难说。

作者:证券时报记者  刘昆明  李坤

来源:证券时报

该内容可能有会员内容,需要登录查看全文,点击这里在顶部登录
关于我们 | 产品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赛尼尔法律声明 | 研究成果 |

Copyright @2024 北京赛尼尔风险管理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京ICP备08011004号
电子邮件:snr5151@139.com/peixun@senior-rm.com QQ群:149389907 联系方法:86-10-51261126